大漢北方最富饒的地區,冀州九郡國。
河間、中山、常山、渤海皆屬于冀州刺史公孫瓚的管轄范圍,公孫瓚從幽州右北平郡南下進入冀州后,先是與袁紹共謀韓馥的冀州之地,分得了河間、中山、常山。
之后又南下占據青州的平原郡,青州盜匪拖家帶口數十萬沿著海岸線北上進入渤海郡后,公孫瓚又以剿匪的名義進入渤海,擊敗賊寇,并將袁紹的渤海郡占為己有。
而冀州剩余的各郡國,除了趙國因為趙王的存在,屬于中立外。
魏郡、安平、巨鹿、甘陵、博陵皆被渤海太守袁紹占據。
可以說如今的冀州形勢就是兩強割據,將來為了冀州的領土,袁紹與公孫瓚這對宿命之敵,將會再次上演河北的巔峰之戰。
不同的是,袁紹失去了原本歷史中,在界橋之戰大放異彩的麹義,而得到了“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以及在盛唐入選“武廟十哲”,振興燕國,攻占東方強國齊國七十余城的樂毅。
沒有了麹義以步弩克制騎兵的能力,袁紹能否在面對公孫瓚這些年戰無不勝的幽州突騎,白馬義從時,再次從河北的魔鬼修羅場殺出?
冀州在這個時代不只是人口大州,接近六百萬的人口位列大漢前三,更是當年光武帝崛起之路上的龍興之地。
…………
瀕臨大海,位于山東半島,魚鹽便利的青州共有六郡國。
其中只有樂安郡、北海國、東萊郡瀕臨大海。
此三郡正是在吳起率軍北上后,境內盜匪陸續被平定,他們逃的逃,降的降。
此三郡自從被吳起接手后,他并沒有繼續清剿匪患,統一整個青州,甚至齊王劉承屈尊邀請吳起到府上一敘時,曾經暗示吳起,他們齊國愿以徐州牧陶謙馬首是瞻,卻還是被吳起婉言謝絕。
吳起主要擔心一旦青州被統一,朝廷必定會派遣“自己人”前來擔任青州刺史,不可能讓陶謙管理兩州之地,做大做強,將來很可能尾大不掉。
所以吳起留下了齊國與濟南國境內的盜匪并沒有平定。
朝廷曾經派人催促過陶謙,請盡快平定青州境內的盜匪,但是卻被吳起以兵力不夠,樂安郡、北海國、東萊郡需要重建以及東海上出現倭寇的蹤影,需要分兵駐守等原因推托過去。
不過,因為齊國與樂安郡、北海國相鄰,境內的盜匪非常少,他們主要怕吳起下一個目標就是這里,反而濟南國因此聚攏了不少青州盜匪的殘余勢力。
至于青州最后一個郡平原郡,則被南下的公孫瓚占領。
原本歷史中的青州,在東漢末年的地理、軍事以及政治格局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早期的劉備曾經在這里活動,孔融在黃巾起義,青州大亂后,曾經在這里傳道授業,青州黃巾軍被曹操收編后,更是成為其平定中原與袁紹爭雄于官渡最為重要的助力之一。
不知這個時空,青州未來的局勢會如何發展。不過,可以預知的是,在“儒兵法史”四項全能,華夏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亞圣”吳起的帶領下,必定有更為光明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