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為保汝南,無奈之下只能讓出潁川。
不過,對于董卓來說好景不長,沒過多久,朝中發生政變,董卓失去權勢,只能向西返回關中。
潁川郡迅速被大漢朝廷接手,并派遣皇甫嵩帶領軍隊鎮守此地。
這也讓在朝廷擔任要職的本地官員們微微松了一口氣,畢竟潁川乃世家大族的聚集之地,荀氏、陳氏、鐘氏、韓氏等名門都在這里開枝散葉,其中的許多人,同樣也是當今皇帝的左膀右臂。
陳、沛、魯、梁四國皆是劉姓諸侯王的封國。
因為豫州刺史孔伷病逝,導致豫州出現非常混亂的局面,朝廷當時并沒有能力解決豫州的問題,故而出現了多方勢力爭奪豫州的情況。
陳國因為陳王劉寵英勇善射,在天下大亂后,脫穎而出,封國內擁有十萬之眾的將士,其余三國則不值一提,不但政權完全被國相把持,他們也都是胸無大志,順波逐流之輩。
汝南郡則在袁術與董卓爭奪潁川之際,張角派遣韓信北上,迅速占領了潁河以東的地區,與袁術分庭抗禮。
豫州因為地處中原,是這個時代世家大族的聚集地,他們士人走出故鄉,奔向各自看重的諸侯。
在原本歷史中,豫州的士人們深深的影響著整個時代的歷史走向,沒有荀彧的戰略規劃與潁川士族集團的鼎力支持,曹操不可能崛起如此之快。
沒有荀諶、逢紀等潁川、南陽士族的獻策勸諫,袁紹也不可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冀州。
如今的時空中,豫州的名士們更是兵分多路的加盟各方勢力,近至本土,遠到幽州都有他們的身影。
這一世,他們還能如原本歷史一樣,決定整個天下大勢的走向嗎?
…………
司州地處雍州以東,并州以南,兗州以西,荊豫以北。
司州境內四面環山,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因為黃河從此流過,故而各地賦稅可從水路運到。
這也是歷朝歷代建都長安、洛陽、開封的重要原因。
但是建都于司州,則非常依賴并州的防御。因為并州境內的雁門關、太原郡一直是唯一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屏障。
一旦雁門關和太原失守,司州便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鐵蹄之下,這樣歷代以來都把防守雁門關和燕云地區作為重點。
而西北的防守同樣不容忽視,一旦投入兵力太少,不足以防守西北地區,但是投入兵力太多,又會使朝廷空虛。
并且以長安為核心的雍涼地區距離洛陽、開封或是并州又太遠,在雁門關和太原危急的情況下,調西北戰區的兵力前來救援,需要很長的時間。
后世的靖康之恥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這與司州的地理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司州原本有京兆尹、扶風、馮翎、河東、弘農、河南尹、河內七郡,但是朝廷為了安撫失去中央權力的董卓,怕他起兵作亂,故而成立了雍州,將董卓已經占據的京兆尹、扶風、馮翎三郡劃入到了雍州境內。
此時大漢的司州只有河東、弘農、河南尹、河內四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