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關東士族組成聯盟討伐董卓后,西河郡的南匈奴首領於夫羅聯合不滿董卓的丁原舊部張楊,以及白波軍首領郭太兵犯河東郡。
危急之時,白起挺身而出,帶領呂布、張遼等并州軍以及段煨麾下的涼州軍大破來犯的敵人,陣斬白波軍首領郭太,亂箭射死南匈奴首領於夫羅,丁原舊部張楊也戰死于河東。
至此之后河東郡平定,為防止北方游牧民族與白波軍繼續騷擾河東,段煨率領涼州軍坐鎮安邑。
如果河東有失,則洛陽震動,北方的鐵蹄只需要渡過黃河,就能進攻京城或是中原地區,所以在當時雁門和太原已經不在大漢朝廷控制之下后,守住河東就是重中之重。
自董卓失去執掌中央的權力后,在皇甫嵩的勸說下,段煨立刻棄暗投明,放棄董卓,直接歸屬于當今皇帝麾下。
畢竟段煨乃“涼州三明之一”段颎的弟弟,當年段颎雖然死于黨爭,但是段煨自始至終還是心向朝廷,跟隨董卓也不過是權宜之計。
主要原因還是其兄段颎當初依附宦官,得罪了士族集團。他們段氏一脈很難依靠察舉制進入朝廷為官,只能靠在邊境建立功勛而重新獲得朝廷重用。
河內郡在討董聯盟北方盟主袁紹、河內太守王匡被白起擊敗后,董卓不再信任關東士族,將河內郡交由自己人掌控。
董卓失勢后,對河內的統治也土崩瓦解,大漢朝廷立刻派人接手了河內郡。
弘農郡的極東之地則是函谷關,極西之地則是如今還未建成的潼關舊址,太華山坐落于此,因為弘農郡位于長安和洛陽之間,是歷代軍事政治要地,一直以來皆是兵家必爭之地。
原本歷史中的河南尹,在董卓火燒洛陽后,包括洛陽在內的周邊諸縣徹底淪為廢墟。
一直到東漢滅亡,洛陽再也沒有緩和過來,大漢都城也名存實亡。
漢獻帝歷經董卓、李傕郭汜、曹操等權臣把持朝政后,始終無法拿回權力,只能眼睜睜看到自高祖建漢,武帝橫掃六合,光武帝復國后,最終還是不可挽回的走向滅亡。
如今時空中,皇帝劉協不但擺脫了權臣們的控制,麾下亦是聚集了一批忠臣良將與世家大族。
雖然如今的朝廷與全盛時期相比,仍然羸弱不堪。天下大亂與諸侯割據依舊無法避免,但是興復漢室的愿景比起原本歷史中成為傀儡的漢獻帝,可能性不知超出多少。
無數名將的到來,讓這個時代更加波瀾壯闊,詭譎難測,年紀尚輕的皇帝劉協真的能成為中興之主,面對諸侯割據的局面,重現光武帝時期的輝煌嗎?
…………
荊州對于華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整個南方的十字路口,荊州北接中原,西通巴蜀,東連揚州,南至五嶺。
荊州的地理環境為四周群山環繞,中間地勢平坦,北為漢江平原,南為洞庭平原,非常適合割據,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中的荊州并非常說的荊襄九郡,此時的荊州共有八郡之地。
自董卓入京,袁術帶領虎賁軍殺出洛陽,占據南陽后,荊州人口最多,最繁華的郡,就被袁術牢牢占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