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歷史中的黑山軍,在黃巾起義被迅速鎮壓后,張角兄弟三人去世,群龍無首,各地黃巾軍紛紛脫離原來的組織。
黑山軍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興起,黑山軍分布于中山、常山、趙國、上黨、巨鹿等太行山脈的諸山谷之中,因為黑山位于太行山脈的南段,是這些流寇的主要活動區域,故將他們稱之為黑山軍。
黑山軍是一個松散的聯盟組織,他們有數十個部落,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領,少則六七千人,多則二三萬人。
其中實力比較強,名聲比較大的有張燕、于毒、白繞、眭固、雷公、張白騎等人。
太行山脈高峰迭起,海拔多在兩千米以上。
太行山脈東南為河北平原,西北則為山西高原,河北平原通向山西高原的陘道多分布在太行山脈之間。
此種地理特征,讓黑山軍各部之間,相互聯絡與戰略上相互配合提供了較為便利的條件。
一旦有強敵入侵,他們正面無法擊敗敵人時,就會依靠太行山打游擊戰。
袁紹拿下冀州并統一河北后,雖然戰勝過多次黑山軍,但是他們一旦躲入太行山內進行游擊戰,則無可奈何。
袁紹用了十年的時間都無法平定冀州各郡的黑山軍,袁紹統大軍滅公孫瓚之時,公孫瓚就派遣其子公孫續向黑山諸帥求救。
以張燕為首的黑山軍確實派遣數萬大軍前來救援公孫瓚,結果公孫瓚派出的使者被袁紹軍擒獲。
公孫瓚原本以點火為號,自己率五千鐵騎配合黑山軍數萬大軍對袁紹軍進行內外夾擊。
袁紹抓獲使者,得知對方的約定后,點火引誘公孫瓚出戰,設伏大破公孫瓚。
在援救路上的黑山軍得知公孫瓚兵敗自焚后,于是返回了太行山脈。
曹操平定冀州后,已經完成對黑山軍整合的張燕派遣使者,拜見曹操,言道:“他們這些年之所以反抗袁紹,就是看出了對方的不臣之心。如今袁紹已死,他們黑山軍愿意歸順朝廷,接受曹操的管理。
希望自己能與曹操一起誅殺袁氏兄弟,斬草除根,以絕后患。”
自此之后,黑山軍消失于歷史長河之中,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成為了北方抵御鮮卑、烏桓的中堅力量。
在后來曹魏多次擊敗游牧民族的戰爭中,大放異彩。
如今時空中,除了沒有黃巾起義,黑山軍的發展軌跡基本沒有多少變化。
因為黑山軍的構成皆是社會最底層的平民,他們與袁紹為首的士族階級處于完全對立之中,這也是歷史中,他們自始至終都與袁紹集團作對的根本原因。
…………
鄴城太守府內,袁紹正在召開自己班子的會議。
“今日聽聞公孫瓚在河間厲兵秣馬,似乎準備清掃中山、常山境內的黑山賊,諸位有何見解?”袁紹最近的心情非常舒適,他已經得到了袁術在汝南吃癟的消息。
他們兄弟二人為了汝南袁氏當代家主的位置,早已經開始明爭暗斗。
畢竟只有擊敗同代的所有競爭對手,真正坐上了汝南袁氏掌門人的位置,才能讓袁家門生、故吏,與天下士族爭相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