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冀州東有公孫瓚,北有黑山賊,西有南匈奴、白波賊等勢力。我們應該占據黃河之北,掃清境內反對勢力,滅掉猖獗的黑山賊與窮兵黷武的公孫瓚,統一整個冀州。
然后慢慢合冀、青、幽、并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于東京,復宗廟于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沮授聲情并茂的說道。
作為原本歷史中,袁紹集團最厲害的戰略家,早早的就幫袁紹制定出了長遠且正確的戰略規劃,袁紹也是一步步按照此方針,最終合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占據黃河以北的廣袤地區。
只是由于河北的派系太多,沮授在黨爭中失敗,失去了袁紹的信任。
如果袁紹能像曹操當初對待荀彧一樣對待沮授,或許官渡之戰就不會發生,即使發生,袁紹也不會失敗。
因為沮授并不贊同袁紹發動官渡之戰。
一來,曹操代表的朝廷,是大義所在的一方;
二來,袁紹的整體實力強于曹操,如果畢其功于一役,決戰官渡,戰爭不可預知性太大,一旦出現意外,強弱就顛倒了。
沮授提出的計策是“三年疲曹”,而不是立刻與曹操決戰于官渡。
即利用優勢軍力和地理形勢,對曹操進行持久戰,因為曹操的地盤基本上全在中原的四戰之地,并且東西戰線拉得太長了。
東到東海,西到潼關。
這樣只要大量制造舟船,繕制器械,作出渡過黃河攻打兗州的姿態。
然后派遣自己的精銳騎兵,攻打曹操領土的東與西。
曹操救西面,袁紹軍就攻打東面,曹操救東面,袁紹軍就攻打西面。
因為曹操的東西戰線太長,就會疲于應付,時間一長,自然支撐不住。
更何況他還要面對南方的劉表、劉備、孫策以及西邊的涼州各部。
三年之后就可以使得曹軍疲敝,滅曹定成,而不必急于決戰。
不能說沮授的戰略方針是最正確的,但是絕對是最穩妥,最務實的。
…………
“沮監軍之言,真是深得我心啊!只是眼前公孫瓚兵馬日漸強盛,如果等到平定太行山附近的黑山賊,收為己用,實力必定大增,對于我等而言,是禍不是福!
一旦境內黑山賊被他所平定,必將進攻我們所占的冀州核心區域。”袁紹眉頭緊皺的說道。
“袁公無需擔憂,以我所見,黑山賊并非短時間就能平定的。雖然公孫瓚這些年幾乎鮮有敗績,打出了白馬將軍的威名,但是基本都是依靠在平原地帶的野戰取勝。
而常山、中山境內多山,黑山賊如今已經壯大到十余萬,公孫瓚更擅長野戰而非山林間作戰。
黑山賊只會成為公孫瓚的催命符而絕對不會成為他的臂助。”樂毅胸有成竹的說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