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以此為根據地,不但擊敗來犯的其余黑山軍,甚至當初中山國境內的官軍也拿他們無可奈何。
當初他們部落人數皆五六千人,若非郭大賢屢出奇策,他們早已經被其他部落吞并了。”
眭固既對郭大賢十分推崇,亦對他非常忌憚,他當初離開太行山脈,來到中山國中部的唐縣附近,最大的原因就是郭大賢一直想收服他們這一部黑山軍,眭固內心一直認為當黑山賊沒有前途,始終在尋找機會投靠在亂世之中崛起的諸侯,自然不愿意投降他們。
故而郭大賢一直在背后使陰謀詭計,搞得眭固十分頭疼,正好中山國爆發國相內亂后,已經變得十分空虛,他看準時機,將部落遷到了唐縣附近。
“眭校尉此意是只要解決郭大賢,廣昌縣的黑山賊就能迎刃而破?”關靖對于黑山賊沒有什么好印象,自然不會向公孫瓚一樣,礙于眭固的面子,稱之為黑山軍。
而眭固投降公孫瓚后,被封為步兵校尉,關靖與眭固并不熟悉,也就以對方官職稱呼。
光武帝復國之后,將武將的等級分為三個級別:將軍、中郎將、校尉。
有戰事時才冠以統兵者將軍之稱,而光武帝剛剛平定亂世,戰事漸漸平息,所以將軍并不常置,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為中郎將,
校尉是比中郎將略低一級的武官官職,朝廷設立八校尉分掌南北軍。
只是到了漢末天下大亂后,有軍功者越來越多,大部分軍功者被封為雜號將軍,中郎將與校尉原本是位列于前、后、左、右四將軍之下的官職,也因此被雜號將軍超過,成為低級軍官的職位,甚至在最低級的雜號將軍裨將軍之下。
漢末的官職變化比較大,武將的最高職位仍然是大將軍,因為是戰亂年代,故而地位在三公之上。
大將軍之下,依次為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
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地位與三公相同,衛將軍則略低于三公。
衛將軍之下,則是前、后、左、右四將軍,地位略低于九卿。
前后左右將軍之下,則是四征將軍與四鎮將軍。即征東將軍、征南將軍、征西將軍、征北將軍;鎮東將軍、鎮南將軍、鎮西將軍、鎮北將軍。
四征將軍與四鎮將軍之下則是雜號將軍,因為戰亂年代,獲得軍功者比比皆是,故而在將軍名號之前冠以特殊名字者,皆是雜號將軍。
名號之間并沒有固定一說,也無上下級關系,雜號將軍之下則是中郎將與校尉、都尉等官職。
…………
“沒錯,在下認為只要能解決郭大賢,廣昌縣的黑山軍不足為慮,只是此人行事作風非常狡猾,要解決他恐怕比較棘手,除了派遣刺客刺殺對方,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眭固如實的說道。
“能否花重金收買郭大賢,為我們所用?”關靖靈光一閃的問道。
“恐怕不行,郭大賢之所以素有謀略,乃是出身太原郭氏,從小就熟讀各種書籍。只是他家族那一脈被當初的宦官集團誣告而家破人亡,他自己則逃亡天下,立誓要顛覆大漢的統治,殺光所有的官宦,為家族報此血海深仇!”眭固搖頭嘆息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