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消停一陣后,仍然會偷偷跟隨,鄧當無可奈何,于是將此事告知呂蒙的母親。
呂母很生氣,準備將呂蒙帶回汝南老家,呂蒙則唉聲嘆息道:“回到老家又要過上貧窮的日子,現在亂世來臨,想要子孫后代出人頭地,改變我們出身貧窮的地位,就必須搏上一搏。
外出作戰,只要奮勇殺敵,就能憑借戰功,從而取得富貴。”
呂蒙的母親聽聞兒子此言,既慚愧自家出身卑賤,又憐惜兒子如此年輕就懂得為家族拼搏。
幾年后,鄧當去世,張昭舉薦呂蒙接替鄧當的職位,任別部司馬。
張昭之所以舉薦呂蒙原因也很簡單。
一來,呂蒙確實有將才。
二來,呂蒙與張昭一樣,皆不是江東本地豪族,呂蒙出身汝南、張昭則是徐州彭城人,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也屬于淮泗集團。
孫氏家族立足江東,其實依靠的就是本地豪族與淮泗集團的支持。
呂蒙算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名將,年輕之時,因為家境貧寒,所以并沒有讀過多少書,反而渴望建功立業,改善自己與家族的命運,時常沖鋒陷陣,銳意進取。
孫權繼位后,曾經巡視各個軍營,見到呂蒙麾下的將士雖然英勇好戰,卻軍紀散亂,他本人似乎并不擅長治軍之道。
于是孫權在與呂蒙閑談后勸說道:“你現在當權掌管軍中事務,還要管理如此多的將士,需要多讀書學習啊!”
然而呂蒙卻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
孫權卻不滿的說道:“我難道是想讓你專研經書,成為傳道受業解惑的博士嗎?只不過讓你大致觀看一些書籍,了解歷史與治軍之道罷了。
你在忙有我忙嗎?你事務再多,會有我事務多嗎?我仍然每天翻閱書籍,每次看書,都或多或少有些收獲。”
孫權此話讓呂蒙醍醐灌頂一般,他本就天賦極高,雖然中年開始發奮讀書,卻一發不可收拾。
那時,周瑜剛病故沒有多久,魯肅接替周瑜的位置。
有一次,魯肅前往陸口巡察,途經呂蒙駐地,魯肅身為頂級的戰略家、外交家,認為呂蒙不過一武夫,定然與他話不投機半句多。
于是準備無視呂蒙,直接前往陸口。
然而,他的隨從卻建議道:“呂將軍軍功日益顯赫,最近聽聞主公也對他贊賞有加,我們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他。何況大人作為周公瑾的繼任者,應當胸懷天下,不能因為呂將軍只是一介武夫,就輕視于他。”
魯肅非常贊賞自己隨從的言論,聽從他的建議,立刻拜訪了呂蒙。
酒宴上,兩人推杯換盞,酒到醺酣處,呂蒙向魯肅問道:“子敬接任公瑾之位,北有曹操,西有劉備,當采取何種策略,以應付可能發生的事情。”
魯肅內心深處始終認為對方乃一介武夫,并不認為呂蒙有什么高見,于是敷衍道:“等有事情發生了,在看著辦吧!”
呂蒙放下酒杯,鄭重的說道:“孫、劉雖然結盟,表面上是一家,但是關羽是熊虎之將,善能用兵,如果讓他強大起來,未來必定是我們東吳的心腹大患。
一旦將來關羽北伐曹操,占領襄陽,將曹仁趕出漢水以北,就能以襄陽為根據地北防曹操。
襄陽城三面環山,一面臨漢江,形成天然防御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