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傳來的消息,韓信已經在汝南郡站穩腳跟,連戰連勝,麾下擁有耿弇、寇恂的后將軍袁術都不是其對手,汝南郡恐怕不久就會成為韓信的囊中之物,而我們卻被困在嶺南地區。”項羽憂心忡忡的說道。
“不是老朽小看韓信,他想要拿下汝南郡并非易事,就算真的拿下,防守起來也相當困難,他自己應該也知曉此事,所以占領潁河以東的地區后,就不再進攻汝南剩余諸縣。”范增老神在在的說道。
他一個二十歲的青年,自稱老朽,模樣實在有些滑稽。
“亞父的意思是汝南地處中原四戰之地,會遭遇其他諸侯的圍攻?但以韓信的軍事水平,攻下汝南并守住此地,應該綽綽有余!”作為秦末漢初之時,親眼見證韓信一步步崛起的項羽,自然明白其軍事能力,就算與春秋戰國的先賢相比,同樣毫不遜色。
“這只是其一。
其二,汝南乃是這個時代士族與豪紳的聚集之地,汝南袁氏在這里扎根近百年,不是僅僅依靠武力的強大就能占據的。
即使韓信能打下汝南郡,如果無法處理好世家大族與本地豪族的關系,將來必定受到反噬。
他又無法對世家大族趕盡殺絕,不然就是與天下士族為敵,畢竟無論皇帝是誰,朝代是否更替,治理天下始終要靠讀書人。
其三,韓信依附于張角,張角與項王一樣,并非朝廷冊封,而是當初跟隨關東聯盟一起,打著鏟除國賊董卓的旗號。
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大漢朝廷沒有對他們出手,是因為自身難保,但是如果對方因此做大做強,不止漢朝廷坐不住,周邊的諸侯同樣不會放任其強大起來。
畢竟討伐對方乃名正言順之舉,韓信再能打,他能東抗吳起、蒙恬,北阻信陵君,西與耿弇、寇恂為敵,南方還有項王您啊!”范增有條不紊的分析道。
“哼!我又不是劉季那個無恥老兒,既然互為盟友,又怎會做出背刺他人之舉?”項羽想起當年劉邦背叛鴻溝之約,偷襲向東撤退的楚軍,仍然憤憤不平。
“項王雖然不會背離盟友,但是韓信絕不會如此相信我們。當年他可是親眼見識到劉季的這些無恥行為。
所以韓信要攻下整個汝南郡,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其一,中原大亂,兗州、徐州、豫州等互相攻伐,無暇顧及他們。
其二,治下的郡縣,百姓、士族、豪紳等全部歸心,讓他無后顧之憂。
他們占領汝南郡潁河以東的地區并沒有多久,推行的許多政策確實有利于當地百姓,張角以醫道起家,盡可能的為治下的百姓提供醫療保證。
當地普通百姓應該是最快歸心的,至于士族與豪紳,絕不會如此好糊弄,沒有更大的利益,他們絕不會投靠沒有受到朝廷冊封的張角。”范增一針見血的指出汝南如今的形勢。
項羽微微長吁了口氣,他當年在垓下之戰中敗于韓信,始終認為非戰之罪,是上天要滅亡他。
因為垓下之戰他只有十萬大軍,而韓信統領三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