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曹操奉天下以令不臣,有大義在身,并且善能用兵,賢明杰出的人才大多都愿意歸附他,其勢定能擊敗袁紹。
袁紹連自己兄弟袁術都不能相容,如何容納天下人?”
原本歷史中,劉表在蒯氏兄弟的輔佐下,掃清境內宗賊與反對勢力,與荊州世家大族關系良好,百姓心悅誠服。
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
對外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里,帶甲十余萬,稱雄于長江以南。
劉表在荊州割據近二十年,政局穩定,百姓安居樂業,農業、商業、手工業等,在這樣的亂世之中都能正常發展,天下士人聞訊而投奔者數以千計。
曹操在占據荊州后,曾經寫信給在許昌的荀彧,信中言道:“我不是因為得到荊州而高興,而是因為得到蒯異度(蒯越)而高興啊!”
不過,蒯氏兄弟的家族在荊州立足數百年,他們的基因中早已經刻進了先家族后國家的思想。
后來曹操舉兵南下,在本地豪族蒯氏、蔡氏等人的聯合建議下,剛剛接手荊州的劉表次子劉琮只能無奈投降。
這不只是他們一個家族而已,而是這個時代絕大多數家族的生存之道。
這也導致劉表在對外開疆拓土之時,非常困難。
因為無法統一自己內部的思想,荊襄豪族們認為開疆拓土不但讓他們家族沒有利益可撈,反而要他們提供錢、糧、私兵,損失遠遠大于收益。
后來江東的豪族們也是這樣的情況。
東吳在三國之中,進攻墊底,防守天下第一,也同樣源自江東地區豪族太多,他們對于北伐曹魏完全沒有多大興趣。
因為可以分得的利益微乎其微,反而損失更大。
而防守戰時,因為領土的丟失關系到本地豪族的收入,他們自然會奮勇死戰。
…………
“既然連異度(蒯越)、子柔(蒯良)都認為袁公路失去了在南陽郡豪族們的支持,如果我們現在起兵渡過漢水,是否會得到世家大族們的支持,從而攻下南陽郡?
據我所知,之前幫助袁術抵御我們荊州軍的徐庶已經辭官而去。徐庶的離去,說明袁術不得人心,連自己的人才都留不住。”劉表眉頭緊皺的問道。
“不可,袁術雖然失去了南陽本地豪族的支持,但是仍然擁兵十萬之眾。我們荊州好不容易太平沒有多久,實在不宜出兵南陽。”蔡瑁義正言辭的說道。
“蔡德珪之言有理,袁術剛剛在汝南吃到敗仗,現在我們進攻南陽,憋了一肚子火的袁術必定傾兩郡之兵與我們大戰,確實不是好時機。”黃祖同樣挺身而出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