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微微搖頭,長嘆一聲道:“時機還未到來,主要原因是我們如果出兵必定被荊襄豪族所阻。
劉景升之所以能平穩上任,是荊襄豪族的鼎力支持,我們要想出兵,必須得到劉景升首肯。
劉景升又需要看荊襄豪族們的臉色,而這幫荊襄豪族安逸了百余年,哪里還有開拓進取的精神啊!
對了,貌似鄧賢弟也出身南陽豪族,算起來亦是荊州豪族啊!應該也知道一些豪族們的通病。”
“曹兄難道不是出身沛縣豪族,否則當年如何做到獄掾的職位,成為沛縣頗具權勢的豪吏?”鄧禹古怪的看了曹參一眼。
“咳咳,曹某還真不是,當年之所以能做到獄掾的職位,確實需要感謝始皇帝統一六國后的政策。
鄧賢弟應該知道,當時始皇帝廢除分封制,確立郡縣制后,地方上的縣令或是郡守,必須用非本地人員。
而招募的各個基層小吏,則是從本地招募,面向所有人,只要你能達到秦國制定的標準,即使出身貧寒,亦能成為基層官吏,一步步升遷。
那時,我的年齡還小,家父看準時機,用光了積蓄讓我讀書寫字,終于不負眾望,后來通過考核當上了沛縣的基層干吏。
然后通過自身的努力一步步升到了典獄長的職位。
秦始皇駕崩后,天下大亂,之后我的事跡鄧賢弟應該也知道,基本和史書上記載的相差不大。”曹參輕咳一聲后,道出了自己當年的出身來歷。
“原來如此,曹兄如今一直在大力挖掘寒門子弟或是提拔基層軍官,難道準備將來與荊襄豪族爭權?”鄧禹微微點頭后,突然問道。
曹參沉默片刻,眉頭緊皺的說道:“鄧賢弟應該清楚,這幫荊襄豪族對于劉景升的影響力。
他們這些豪族最善于自保,將來如果有比較強大的勢力南下荊州,難保他們不會出賣劉景升,直接投降對方,那時候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當今之世,英雄輩出,豪杰并起,若我們不想被困死于荊楚之地,就必須獲得自己的力量,壓制這幫荊襄豪族,而提拔寒門子弟與平民階層就是最好的方法。
說到人才,如今曹某又發現了一個不錯的苗子。”
鄧禹對于曹參的謀劃還是大為贊同,劉表當初平定南郡宗賊之亂后,由于他們二人功勞頗大,劉表并沒有留在身邊,而是打發到了遠離襄陽的江夏郡,不排除他有這方面的用意。
“哦,不知乃是何人,小弟當有些期待了。之前曹兄發現的黃漢升,雖然即將達到不惑之年,不再年輕,卻有一顆滾燙的心。
從黃漢升這些年的成長來看,確實是一位能力非凡的將軍。”鄧禹引首以望的說道。
“文聘,文仲業,年紀未及弱冠,不知鄧賢弟聽過此人的名諱沒有?”曹參帶著一絲笑意的說道。
“曹兄又不是不知道,這些年我主要負責的是江夏郡的內政,對于軍事方面的人才,并不清楚。”鄧禹無奈的說道。
文聘本是南陽宛城人,因當初宛城反生暴亂,文聘一家南下投奔在江夏郡的親戚,之后文聘投身軍中,經過多年的磨礪,已經成為了一名都尉。
原本歷史中,文聘在劉表手下一步步成長起來,為劉表守住荊州北部,既防止北方與中原諸侯南下,亦防范后來駐扎新野的劉備。
劉表去世后,曹操南下,荊襄豪族勸說劉琮投降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