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琮上任后的第一場會議成為了散伙會,他派人去荊北命令文聘率領大軍投降曹操。
文聘向南而望,含淚感嘆道:“仲業受劉荊州厚恩,州牧大人尸骨未寒,其子已經丟失荊州,我不能保全州土,有何面目去見曹公?”
曹操抵達襄陽,全盤接收荊北之地后,文聘才率軍姍姍來遲。
曹操即使身在北方,也知道文聘的才能,不禁含笑說道:“所有人得知孤來到襄陽,都非常迅速的前來拜見,為何仲業來的這般遲啊?”
文聘虎目含淚,鄭重的說道:“之前我不能輔佐州牧大人一起侍奉國家,如今荊州雖然失去了,但是我仍然希望能守住漢川,保全荊州的領土,這樣我才能生不負于幼主,死后亦能挺著脊梁去見劉荊州。
然而如今荊州已然丟失,還到了如今這個地步,州牧大人在荊州二十余年的功勞毀于一旦。
在下心里實在悲痛慚愧,所以沒有面目早來拜見曹公,還請恕罪!”
曹操見到文聘如此,想起年輕時候的自己,不禁為之愴然,贊賞道:“文仲業真是忠臣良將啊!”
赤壁之戰后,占據江夏郡的孫權見到荊州北部已經完全落入到曹操之手,他們又殺了安陸黃氏的黃祖,江夏是安陸黃氏的根據地。
雖然司徒黃琬已經去世多年,但是安陸黃氏在江夏的影響力仍然很大,孫權又沒有其兄孫策的魄力,屠殺安陸黃氏全族。
孫權思前想后,最終放棄江夏郡,撤回了江東。
江夏歸于曹操后,任命文聘為江夏太守。
文聘在江夏鎮守數十年,在江陵之戰爆發,周瑜猛攻江陵,關羽絕北道之時,曹魏諸將無能為力。
是文聘親率大軍攻取關羽軍隊的輜重,在荊城燒毀關羽的戰船。
文聘坐鎮江夏期間,孫權數次來犯,皆被文聘擋在門外,因此名震敵國,江夏有文聘,合肥有張遼,孫權只能被困在長江以南。
文聘是全才型將領,面對孫吳大軍時,每次都是以少勝多。
但與張遼不同的是,張遼每次都是以制險擊奇之略,折敵鋒銳以安軍心;而文聘卻采取疑兵之計,韜晦惑敵以懈其戰意。
張遼更依靠自己和麾下將士的武勇,而文聘更講究策略。
不僅如此,文聘鎮守江夏期間,境內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從來沒有出現過叛亂。
說明文聘文武雙全,既能帶兵打仗,亦能治理州郡。
歷史上的文武雙全并非單純指的武力與智力。
文即文韜,指的是治理國家的才能。
武即武略,指的是帶領軍隊作戰的才能。
故而文武兼備的重臣,又有出將入相一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