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徐州的廣陵郡是對抗江東的最前線,曹操害怕因為自己不得徐州的民心,這里出現反叛情況。
于是任命本地世家大族出身的陳登擔任廣陵太守。
陳登就任廣陵太守后,立刻移郡治于射陽縣,其間重整吏治,明賞罰,重威治,使廣陵松弛的吏治為之一振。
陳登非常關心百姓的生計,他知道這里的百姓基本上都痛恨曹操,唯一的辦法就是給予百姓更多的恩惠,然后通過時間減緩他們的仇恨心理。畢竟時間能撫平一切創傷,當這一代經歷過曹操屠戮的百姓漸漸逝去后,新一代百姓沒有經歷過徐州屠殺,對曹操的恨意只會越來越少。
陳登在廣陵開始減輕賦稅,發展生產,不到一年,便使廣陵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氣象。
當地百姓深深折服于陳登治理州郡的政策,對他既敬畏又擁戴,在當地樹立起崇高的威望。
不過,無論是屠城還是徐州的民心,都不是王猛最關注的,最害怕的是歷史劇情重演后,他們面對的不是曾經缺少名將坐鎮的徐州,而是如今吳起、蒙恬率領的武卒與丹陽兵。
原本歷史中無論是陶謙自己還是麾下將領都并非出色的軍事家。
頂級的軍事家除了需要在戰場中一步步磨煉外,還需要超凡的天資。
陶謙雖然曾經隨車騎將軍皇甫嵩一起對抗北宮伯玉,之后又隨司空張溫征討韓遂、邊章的叛亂,不僅獲得了軍功,同時積累了不少作戰經驗。
然而他與這個時代的頂級軍事家曹操相比,還是相差許多,他手下亦沒有獨當一面的大將,故而在與曹操軍的作戰中,一敗再敗。
好在如今時空中,他得到吳起、蒙恬的相助,彌補了他麾下勢力的最大短板。
按照目前的歷史進程來看,王猛認為曹操的父親曹嵩如果從瑯琊郡返回東郡或是譙縣,徐州牧陶謙應該不會追殺或是阻攔。
原本歷史中,陶謙之所以派輕騎追殺曹嵩父子,主要原因還是雙方屬于兩個陣營,曹操、劉表屬于袁紹陣營,陶謙、公孫瓚則與袁術形成聯盟。
正好前一年,曹操曾攻打徐州牧陶謙的地盤,并奪取其十余座城池,雙方已經處于劍拔弩張的地步,故而陶謙派人謀害曹嵩屬于典型的報復行動,以此來打壓曹操軍的囂張氣焰。
但是,王猛作為距離曹嵩死后近兩百年的人物,他對于這段歷史基本也是通過史書了解。
據他所知,曹嵩之死出現過兩種記載。
其一,就是陶謙的打擊報復,下令派軍隊前往泰山與瑯琊的交界處,謀害了曹嵩,而且此地出了徐州范圍,算是進入到泰山郡邊界,他甚至可以將責任推到泰山群盜身上。
其二,是陶謙部將張闿謀財害命,屬于個人行為。當時陶謙已經意識到自己不是曹操的對手,故而想安排人送曹操的父親前往東郡,畢竟泰山郡當時并不太平,以此來與曹操緩和關系,沒想到自己手下卻覬覦財富而殺人。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還好,如今曹操與陶謙并沒有發生戰爭,陶謙不可能打擊報復曹操。
是第二種情況,那就麻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