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夏季洪水泛濫時,沼澤寬度比起原來暴漲三倍;冬季時,冰下卻是吞噬人馬的流沙陷阱,隨時可能吞噬冰上行走的任何生命。
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高句麗,面對遼東沼澤時,這位將東亞霸主突厥挑落馬下,滅亡東突厥,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華夏歷史上軍事能力在帝王中排第一檔的皇帝,首次感受到深深的無力。
當年李世民年輕之時,帶領三千五百玄甲騎兵,面對竇建德密密麻麻十余萬大軍之時,天策封神前,都沒有這種感覺。
死亡沼澤散發出來的腐臭氣息,與蚊蟲的嗡鳴編織成地獄交響曲,侵蝕所有人不安的內心。
雖然唐太宗李世民在討伐高句麗的戰爭中,取得了驚人的戰果,甚至連高句麗王派遣他的兒子來到大唐謝罪,然而將士們在穿越遼東沼澤時,死亡同樣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北宋徽宗年間,使臣許亢宗曾經記錄過穿越遼澤時的慘狀:三十八次渡過遼東沼澤,隨行官員溺斃者無數,活下來的人需用隨身衣物裹住口鼻防蚊蟲,夜晚靠燒蒿草驅趕毒蟲。
到了明朝時,隨著遼東沼澤不斷地擴大,西漢時設立的險瀆縣,在東漢末年成為遼東沼澤天險的據點,已經淹沒在了不斷擴大的遼東沼澤中。
…………
“遼東沼澤是遼西進入中遼軍的天險,只要成功渡過這片死亡沼澤,拿下遼東就成功了一半,這是攻略遼東的關鍵我自是知道。
鵬舉為何提到渤海呢?”劉辯不解的問道。
“既然史侯知道遼東沼澤乃進入中遼郡的天險,一旦敵人死守住遼東沼澤附近,我們的大軍如何渡過這片死亡沼澤呢?
之所以渤海會成為關鍵點,等到我們準備收復遼東半島之時,會派遣一支軍隊攻下公孫度分出來的遼西郡后,陳兵遼東沼澤邊緣,吸引敵人的注意。
然后派遣數艘大船,遠渡渤海,抵達遼東半島南部后,北上偷襲襄平等城池。”岳飛信心十足的說道。
“從海上走嗎?我記得司馬懿在熬死諸葛孔明后,遼東叛亂,司馬懿親自帶兵平定遼東公孫淵的叛亂。我們能否效仿司馬懿的平定遼東之策?”劉辯沉吟良久,突然問道。
“不行,歷史上司馬懿能迅速入遼東,平定公孫淵的叛亂,歸根結底還是公孫淵自己的戰略失誤,他放棄了遼東沼澤附近的重鎮險瀆縣,而是退守中遼郡遼河附近的遼隧駐守,直接讓司馬懿的軍隊平安的渡過遼東沼澤。
當時孫權給他來信就提到:‘司馬懿善能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朕深深的為你感到擔心。如果你能守住險瀆縣,司馬懿即使千軍萬馬,亦不能過也。’
然而公孫淵并沒有采納孫權的建議,而是放棄了險瀆縣,拱手將遼東沼澤天險送給了司馬懿。
渡過遼東沼澤的司馬懿面對遼河附近的重鎮遼隧時,采取圍魏救趙之計,攻敵之必所救,佯攻襄平,因為那里是公孫淵的老本營,是整個遼東軍隊將士們的家屬所在,如果襄平有失,則大事去矣。
公孫淵因為帶走了大量的軍隊駐守遼隧,襄平并沒有多少守軍,得到消息的公孫淵立刻回援,兩軍在首陽山相遇,公孫淵沒有返回襄平防守,反而和司馬懿的軍隊野戰。
要知道當時魏國的軍隊可是有‘天下第一陸軍’之稱,沒有意外,公孫淵三戰皆大敗,無奈之下,只能帶著殘軍退守襄平。
如今公孫度卻遠非其孫公孫淵可以相比,他將遼東郡一分二位,分出來的遼西郡相當于他的前哨站,而他的主力大軍正是守在遼東沼澤附近的險瀆縣。”岳飛一絲不茍的解釋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