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侯真有信心在端午節那天用詩文擊敗禰衡?”荀彧總感覺此事并不穩妥,畢竟創作需要講究靈感。
“哈哈,文若兄敬請放心,如今史侯有一個月的準備時間,加上他的天賦,必勝禰衡。”岳飛安慰道。
“文若無需擔憂,我確實有把握在端午節那日舉辦的文會上勝過禰衡,您別忘了,我們才是主辦方,詩文的題目可是由我們說了算,基本上可以說是立于不敗之地了!”劉辯的笑容中充滿了自信。
…………
就在劉辯、岳飛等人為五月的端午文會準備算計禰衡之時,一場關于北遷治所的會議,在涼州刺史府所在地隴縣召開。
隴縣并非在隴西郡,而是在漢陽郡的東北部。
涼州自成立之初,治所就在武威郡的姑臧縣。
姑臧縣不但是武威郡的十字路口,亦是整個涼州的十字路口,乃絲綢之路的命脈和門戶。
無論是中原的商人前往西域,還是西域的商人來到漢朝,姑臧縣皆是必經之路。
只是東漢中后期,隨著涼州羌人叛亂的不斷發生,漢朝國力的日漸衰落,對于涼州的統治愈發的薄弱。
不但失去了對河西走廊諸郡的統治,連武威郡也處于半自治半割據的狀態。
涼州的治所也只能不斷南遷,最終涼州刺史部設在了漢陽郡的隴縣。
自去年武威郡北部的獨孤部落被李牧平定后,馬騰將獨孤部落整個遷到了漢陽郡與隴西郡。
武威郡的河右大族們畏懼馬騰的兵威,在郭氏族長郭憲,段氏族長段志強的代表下,恭迎馬騰進入武威郡,自此整個武威郡的豪族們開始歸附馬騰,武威郡平定。
這時開始,馬騰就有了將治所從漢陽郡的隴縣遷回武威郡姑臧縣的打算,只是沒有付諸行動,他本人還是有些顧慮。
一來,他們在武威郡的根基太淺,一旦將治所遷到姑臧縣,未必沒有被河右豪族架空權力的可能。
二來,武威郡以西諸郡尚未平定,那里隨時可能爆發叛亂,威脅到武威郡的統治。
三來,也是馬騰最為看重的,漢陽郡本地豪族,不支持馬騰將治所遷走。
其實馬騰自己也能理解漢陽郡的本地豪族,畢竟一州的治所在哪里,哪里就是這個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漢陽郡這些年在西北諸郡中發展最快,最為繁華,除了與本身的地理有關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涼州刺史部在漢陽郡的隴縣,這里成為了涼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吸引來了一大批西北的大族,商人,名士來此定居。
一旦隴縣不再成為涼州的州治,漢陽郡的發展也必定會受到極大的限制,他們不再是整個涼州的中心,曾經來此定居的大族,商人,名士也可能離去,本地豪族自然不愿意馬騰將治所遷到武威郡的姑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