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楊阜利用個人在涼州的聲望,親自組織百姓撤離。
百姓們素來敬仰楊阜,遷移工作也變得極為順利。
曹丕繼位后,詢問侍中劉曄等人道:“素聞武都太守楊阜頗有才能,武都又與益州相鄰,他在那里干得如何啊?”
所有人一致稱贊楊阜乃德才兼備之人,沒有一個人說他的壞話。
曹丕甚為驚奇,于是召楊阜入朝為官,與他閑聊之后,大悅,任命楊阜做了城門校尉。
楊阜在邊疆兢兢業業任職十余年后,終于守得花開見月明,得到了進入中央的機會。
而且,剛一入職,就是比較重要的崗位,大魏的城門校尉。
別看這官職的名字平平無奇,實際上卻是一個掌握實權的重要職位。
城門校尉,于西漢武帝時初置,職掌京師城門守衛,掌握著大漢朝廷不可或缺的軍事力量。
東漢開始,光武帝不但沿用了這個職位,更是在這個基礎上,賦予了更多的權力。
城門校尉、執金吾與北軍中候之間相互牽制,互不統屬,共同組成了東漢中央宿衛系統中的城衛軍。
此職位大部分時間由外戚或是皇帝寵愛的內臣擔任,偶爾也會由德才兼備的大臣擔任。
曹丕代漢后,城門校尉的職責并沒有發生任何的改變。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楊阜剛被曹丕提拔進入朝廷,還未來得及重用,曹丕就駕崩了。
曹叡繼位后,作為三朝元老,又以德才兼備、剛正不阿著稱,楊阜很快升遷為九卿之一的少府。
終曹叡一朝,楊阜完完全全成為了一個諫諍之臣,一直都在勸諫魏明帝曹叡。
然而曹叡時聽時不聽,不過,對于楊阜,魏明帝也十分欣賞,曾經被他的忠言所感動,親筆寫詔書作答。
楊阜晚年,以天下為己任,總是喜歡侃侃而談。遇到曹叡不聽自己勸諫時,多次上書請求辭職,告老還鄉。
然而曹叡雖然經常不聽楊阜的勸諫,卻深知朝廷之中,必須有這樣具有傲骨的諍臣,才能時刻警醒朝廷中的所有官吏。
于是,曹叡始終不批準楊阜的告老還鄉。
數年后,楊阜于任上逝世,家里并沒有多余的財產,后裔們也都是依靠真才實學進入官場,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
張既一直非常佩服楊阜的為人,見到他建議一年后在北遷治所,絕對不會是為了一己私欲,而是真的為整個涼州的發展著想,亦同意他的觀點。
馬騰麾下的其余人也紛紛發言,大部分皆是贊同楊阜的建議,畢竟馬騰麾下的官員,大部分來自漢陽郡,其他一部分人即使不是漢陽本地人,他們也不想得罪這些本地豪族與官吏。
趙奢見到大家都贊同楊阜提出的這個比較中庸的建議,即讓漢陽郡的大族們有了充分的時間前往武威郡,為自己家族的發展提前布局,也讓一年后的北遷,沒有了阻力。
他也不再發話,此舉本就在意料之內,他建議馬騰盡快北遷,不過是在試探漢陽大族們到底是何態度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