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之時,拓跋珪、拓跋燾率領禿發部落的勇士,直搗黃龍,扭轉乾坤,被禿發部落的族民視作天神一般的人物。
戰后,論功行賞,拓跋珪成為了西鮮卑的臨時首領,而拓跋燾接替了禿發部落族長的位置,他們兩人還各自娶了老族長的兩個女兒為妻。
曾經的爺孫成為了連襟,也算是一段佳話。
其余部落的族長聞言,皆陷入思考之中。
之前他們被仇恨蒙蔽了雙眼,如今沉下心來,大仇已經得報,趕盡殺絕或是奴役對方,固然解恨,但是卻并非最優解。
年輕的禿發部落新任族長拓跋燾說得沒錯,如果他們只想在上郡勉強茍活,隨便對待牢姐羌一族都沒有什么問題。
他們如果還想過上更好的日子,比如去到大漢王朝富庶、繁華的中原地區,那僅憑他們西鮮卑數十萬人口,遠遠不夠,吸納各族族民就勢在必行了。
見到諸位族長皆陷入沉默,拓跋燾繼續說道:“我們現在雖然擊敗了牢姐羌的主力部隊,但是他們必然已經得到消息。
很可能會堅壁清野,深溝高壘,避而不戰。我們鮮卑一族擅長騎兵作戰,攻城戰并非強項,即使最終攻下對方的城池,也必然也會出慘痛的代價。
兵法云:‘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只要我們派遣一位辯士,陳說利害得失,如今主力盡喪的牢姐羌一族,必定舉族歸附。
那時,我們就能占據上郡的南部與中部區域。
我們之后可以在奢延澤附近大規模開墾屯田,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百姓。
如果我們自己人愿意去屯田的,可以派遣過去,人數不夠的,就將牢姐羌部落中的部分族民遷過去。”
眾人族長聞言,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但是并沒有人站出來表態。
一炷香的時間過去。
拓跋珪眉頭緊皺的說道:“如今的漢王朝四分五裂,衰弱不堪,我們只需吸納各族,厲兵秣馬,尋找時機,做好準備,將來入主中原未必沒有機會。
否則以我們鮮卑與漢人的人口差距,這樣的機會此生很可能只有這一次。
一旦漢王朝恢復過來,我們未必還能留在上郡之地,很可能會被趕出關外。
難道你們愿意自己與子孫后代永遠生活在北境漆黑寒冷的孤夜之中嗎?”
“我等不愿意!可汗大人說得對。如今整個漢王朝群雄割據,四分五裂,朝廷羸弱,我們如果不趁此機會,搏上一搏,將來必定后悔。”一名部落族長被拓跋珪的言語打動,挺身而出的說道。
“大家作為鮮卑部落聯盟的成員之一,應該對我們鮮卑歷史上最偉大的首領檀石槐大人非常了解吧?
那時的漢王朝可比現在強盛多了,檀石槐大人面對漢王朝的‘和親與封王’,不但直接拒絕,還多次出兵攻打漢王朝的緣邊九郡與遼東屬國。
當時我們的鮮卑部落何等的意氣風發,不可一世。
向南掠奪漢王朝的邊郡,向北打得丁零不敢南顧,向東擊退扶余國的進犯,向西進擊烏孫,完全占據匈奴故土,一度攻至倭國,東西達一萬四千余里,南北達七千余里。
現在我們卻因為當初漢王朝執政者的施舍,勉強占據偏遠的上郡半壁,這是何等的凄涼啊!”拓跋燾繼續蠱惑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