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殿內。
鉛灰色的晨光透過高窗,無力地切割著彌漫的塵埃。
曾經彰顯漢家威儀、可容萬人的巨大空間,此刻卻像一個華美而窒息的囚籠,將天子和群臣牢牢鎖在一片死寂之中。
光武帝劉秀復國后,選擇定都洛陽,沿用西漢時北宮。
在漢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皇帝劉莊下令擴建北宮,新建德陽殿作為北宮前殿。
德陽殿建成之后,這里開始作為皇帝處理政務、舉行朝會,以及舉行歲首朝賀等重大禮儀活動的主要場所。
原本歷史中,董卓遷都長安時,一把大火將洛陽燒了個干干凈凈,包括德陽殿在內的許多宏偉建筑,皆在這次浩劫之中,永遠的消失在歷史之中。
后來曹魏定都鄴城,新建的宮殿大部分皆是仿照德陽殿的布局建造而成。
…………
此時的朝堂之上。
空氣凝滯,仿佛一塊無形的、冰冷的巨石壓在每個人的胸口,連呼吸都需刻意放緩,生怕一點聲響就會引爆某種無法承受的后果。
銅鶴香爐里飄出的縷縷青煙,不再是往日的瑞靄祥和的象征,筆直而脆弱地上升,旋即被沉重的氛圍壓得散碎無形。
御座之上,年少的皇帝劉協,身體微微前傾,僵硬地握著一卷來自幽州邊陲的緊急帛書。
他的掌心滲出了不少汗漬,手指關節因用力而泛白,與他蒼白的面色幾乎融為一體。
那十二旒白玉珠冠垂下的流蘇,在他額前極其細微地顫動著,泄露了奪回朝政沒有多久的年少帝王內心的驚濤駭浪。
目光低垂,死死盯著那幾行墨字,仿佛想要將這幾個字從世上抹除一般。
“遼東郡太守公孫度…………僭越稱公,建宗廟,設壇坫,行郊祀之禮……諸卿,想必早已經都知道了吧?”劉協的聲音干澀低沉,在無比空曠的大殿中響起,微弱得幾乎剛出口就被四周的昏暗吞噬。
話語落下,如同石子投入深潭,卻沒有激起半點漣漪。
回應他的,是更深、更令人窒息的沉默。
遼東,遠在東北邊陲,乃苦寒之地。
若在太平盛世,公孫度此舉無異于螳臂當車,天子一紙詔書,大軍旦夕可至,踏平其地,梟首示眾。
可惜現在,并不是太平盛世。
朝廷的政令,幾乎很難讓天下間的諸侯臣服。
天子之威,甚至不及一方刺史或是州牧私自刻印的符節。
他們坐在這象征著天下最高權力的大殿里,卻對一個邊郡太守的公然背叛,無能為力。
這種無力感,比憤怒更灼人,比恐懼更刺骨。它像冰冷的毒蛇,纏繞著每個人的脖頸,緩緩收緊。
殿外寒風呼嘯,卷過大漢歷代皇帝的陵墓,發出嗚咽般的聲音,仿佛是高祖劉邦之后,歷代漢帝英靈在這破碎山河上空發出的悲涼嘆息,穿透厚重的宮門,清晰地傳入到殿內每一位朝臣的耳中。
正在此時,大殿角落的一個聲音響起:“陛下,臣認為,當派使者前往幽州,命令幽州牧劉虞出兵平定遼東叛亂!”
眾人視之,乃黃門侍郎荀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