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其一。
其二,徐州牧陶謙如果徹底平定青州的盜匪與流寇,他自己又不可能身兼二州。
那時,朝廷新任命的青州刺史前往接任,陶謙是交出整個青州還是拒絕?
如果拒絕,那就是與謀反無異。
一旦交出青州的整個權力,那他們這些年平定青州的盜匪與流寇,就完全為他人做嫁衣。
若是盛世,倒也罷了,他們也能享受到國家的封賞。
然而,如今卻是亂世,比起徒有虛名的封賞,還是地盤、軍隊、糧食等物資與領土更加實在。
當年的楚漢爭霸,項羽百戰百勝后,力竭而亡,高祖即使十戰九不勝,卻越輸越壯,最終成為秦末亂世的收割者,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要想陶謙出兵,必須知道他想要什么,從他的需求入手,才可能說服對方。”賈詡侃侃而談道。
“我最近對于各州刺史或州牧都有研究。
陶謙出身丹陽望族,其父擔任過會稽郡馀姚縣縣長。
他與許多世家大族不同,因為父親早亡,少年時以性格放浪聞名縣里,十四歲時以布作為戰旗,騎著竹馬與鄉里小孩子一起嬉戲。
成年后才開始收斂,性格變得剛直,有大志。
后隨皇甫嵩將軍平定涼州叛亂,應該是一位喜好功名之人。
只要他愿意協助幽州軍出兵遼東,朝廷封其為三公,地位位列百官之首,難道不可以嗎?”賈復沉聲說道。
“那是以前,如今的陶謙已經六十歲了,到了耳順之年。他最在意的,乃是自己打下的這份基業是否能讓兒子們繼承下去。
所以,我們需要從這方面入手。
可以讓陛下暗中起草一份詔書,等到陶謙百年之后,讓他的兒子繼承徐州牧的位置。
然后,派遣使者將詔書帶到徐州,以此為籌碼,與陶謙談判,陶謙必定遵命!”賈詡語出驚人道。
“文和,真乃神機妙算也!恐怕張良、陳平復生,也不過如此吧!”賈復等人聞言,大喜的稱贊道。
當夜,幾人進宮面見皇帝劉協,將他們商討的結果告訴了皇帝。
年少的劉協怔怔望著四位殫精竭慮的大漢忠臣,小臉漸漸漲得通紅。
解下屏風后面的寶劍,重重垂在地上,琉璃宮燈應聲震落碎作瓊瑤,劉協毫無所覺,反而鄭重的看著李廣、賈詡等人,語氣沉痛的說道:“大漢天命未絕!朕有四位忠勇之士相助,何愁山河不復?”
殿外風雪愈狂,似有高祖《大風歌》,混著光武戰鼓聲穿越時空,在陳舊的殿梁間劇烈回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