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李兄擅長帶領軍隊沖鋒陷陣,子顏善于統籌大軍,指揮若定,賈某在治軍與治郡方面有自己的獨特見解,而文和擅出奇謀,這是我們其他人不如你的地方。
這些年相處下來,文和之謀,不亞良、平,不知對于公孫度自立為‘遼東公’,可有破解之法?”賈復抱拳一禮后,請教道。
“張良、陳平皆是匡助高祖成就帝業的先賢大才,文和一介凡夫俗子,如何能與漢初功臣們相提并論,君文(賈復)實在是抬舉我了。
在我看來,想要平定遼東公孫度的叛亂,還需幽州牧劉虞與徐州牧陶謙同時出兵,幽州軍從遼西出兵,攻打遼東以西,徐州的軍隊借道青州的東萊郡,從海路進攻遼東以南。
不過,在幽州與徐州出兵之前,必須做好以下幾件事。
其一,以天子的名義,派遣使者前往遼東,任命公孫度為遼東公,畢竟自封的在天下人看來名不符實!”
賈詡話音剛落,就見賈復眼中微微一亮,立即說道:“文和此舉,是效仿高祖當年封韓信為齊王,以安其心?
如果大漢天子封公孫度為‘遼東公’,必定讓公孫老兒認為朝廷軟弱,漸漸放松警惕。
然后幽州與徐州暗中出兵,就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攻下遼東!”
“沒錯,公孫度取三郡好比寒鴉銜腐肉,但若驅鴉入林,反驚得豺狼虎豹俱出矣。
遼東的公孫度自立乃是小事,如果因此讓中原各地暗藏禍心的諸侯,同樣依葫蘆畫瓢一般紛紛自立,則大漢的江山將無藥可救也!
其二,派遣使者前往幽州與徐州,不設時間期限,讓幽州牧劉伯安與徐州牧陶恭祖自己找準時機,出兵平定遼東。
只要朝廷不干預幽州與徐州的軍事部署,文和相信以衛青、霍去病、吳起等人的軍事才能,必將平定遼東。
就怕朝臣中有人干預,從而泄露軍事機密,導致功虧一簣!”賈詡繼續說道。
“以衛青、霍去病舅甥的軍事才能,遼澤天險又如何能擋住他們的兵鋒?”李廣心中嘀咕,感同身受一般。
吳漢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道:“文和之謀正合我意!公孫老兒又怎會是吳起、衛青、霍去病等人的對手。”
倒是一旁的賈復,頗為擔憂的問道:“幽州我倒是不擔心,反而徐州恐怕不會輕易出兵。
當初平定青州諸郡的盜匪與流寇時,徐州的軍隊在平定完北海郡國與東萊郡后,在邊境按兵不動。
朝廷曾經派遣使者前往徐州,希望能盡快平定青州的亂局,然而卻被陶謙以東南西北皆有敵人虎視眈眈為由,直接拒絕。
現在朝廷讓他們配合幽州,從海上出兵,恐怕就算答應后,也會各種拖延,反而會貽誤幽州軍稍縱即逝的戰機。”
“你們可知,徐州牧陶謙為何不愿意完全平定青州的盜匪與流寇?”賈詡突然問道。
“不就是為了想在亂世之中保存實力,畢竟只要發動戰爭,總會有死傷,糧食消費與軍費開支也是一筆巨資。如今朝廷財政困難,糧食消費與軍費開支以及戰死將士們的撫恤皆要落在地方身上。
而地方官吏又不敢不出這份撫恤金,因為州兵基本皆是從當地招募。
如果不能落實撫恤金,不但本地人會發生暴亂,未來還想從本地招募兵源也會難上加難。”吳漢是經歷過西漢末年的亂世,自然知道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