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規格的研討會,許多名氣差一點的評論家甚至是趨之若鶩的。
因為規格高,有發布渠道,他們這些評論家參加會議的發言也很容易刊登在權威文學雜志或者是評論雜志上,等于給這些評論家也帶來了名氣。
這也算是文學界的一種生態。
為了今天的作品研討會,花城出版社煞費苦心,聯合了數家單位,不管是規格還是規模都成為了他們出版社近年舉辦研討會的一個高峰。
出席研討會的評論家包括中國文協、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燕京本地評論家以及陜西文學界赴京的評論家等多方面組成,人數多達近40人。
其中如鮑昌、謝永旺、朱寨、何西來、何鎮邦、雷達、蔡葵、白燁、朱暉、王富仁、蒙萬夫等人,可以說是中國當今最權威和最優秀的一批文學評論家了。
花城出版社能把這么多知名評論家聚攏到一起,除了自身的名氣之外,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林朝陽的名氣。
就連文協和《文藝報》的大力支持,也與林朝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林朝陽進了會議室后就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也少不了與到場的評論家們寒暄。
“王老師,好久不見!”
林朝陽熟稔的與王富仁打了個招呼,見周圍人好奇,林朝陽主動說道:“我愛人是王老師的學生。”
周圍人露出恍然之色,王富仁聽到這話眼底則藏了幾分欣喜。
林朝陽今時今日的名氣,說出這句話無形之中抬高了王富仁的身份,把他放在了師長的位子上,一下子就讓他在今天眾多的評論家中變得與眾不同了起來。
他滿面紅光的跟林朝陽拉了兩句家常,然后才笑容滿面的坐下。
然后林朝陽又跟文協的謝永旺寒暄了幾句,他是文協創研室的主任,今天來的這些人里近三分之一都是響應了他們的號召。
到了上午九點,這場被命名為“1987年中國現實主義長篇研討會”的會議正式開始。
會議由花城出版社總編輯李士非和《評論》主編王愚主持。
兩人一開場,先是就今天這個會議陣容感慨了一番,直言今天研討會的陣容之強盛是近年來國內文學界少有的。
等輪到評論家們講話時,大家的發言熱情很高,一上來就把討論的焦點鎖定在了《寄生蟲》這部的身上。
大家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聊了一個多小時,始終沒人探討《平凡的世界》,這樣的情況讓陸遙的表情略顯尷尬。
盡管之前大半年坎坷的發表經歷和發表后的反響已經讓陸遙對今天的研討會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面對這樣無人問津的窘況,他還是感到了一絲悲涼。
見此情景,主持會議的王愚主動將話題引到了《平凡的世界》上面。
相比于討論《寄生蟲》時的熱情,大家對于《平凡的世界》的反應要冷淡了很多。
只有雷達、白樺、朱寨等幾位評論家主動發言評價了一番,但這些人的評價卻讓陸遙根本樂觀不起來。
除了朱寨和蔡葵兩位對《平凡的世界》做出了正面評價之外,其余人的評價都不算友好。
要知道這可是在研討會上,中國人向來是講究和氣的。
在很多研討會上,哪怕是評論家對作品頗有微詞,但在公開發言時,還是會有所顧忌,說些萬金油的評價來糊弄事。
可在面對陸遙和《平凡的世界》時,這幾位發言的評論家卻并沒有這么做。
他們當然不是故意要給陸遙難堪,而實在是感覺失望。
用雷達的話來說,“他不敢相信《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這樣的作品是出自于《人生》作者之手。”
任誰都能聽出他這話中的怒其不爭,也不難看出他們這些評論家對陸遙所寄予的厚望。
如果說之前無人討論時,陸遙的心情還只是悲涼。
那么現在,陸遙的心情便如同那“風雪山神廟”的林教頭一般,充滿了憤怒與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