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陽忍不住笑了出來,陶玉書這是挖墻腳挖上癮了。
不過也沒什么關系,反正林氏跟新藝城的關系已經基本破裂,對方還欠著他們《英雄本色》幾百萬的海外分成一直沒給呢。趁著新藝城內斗不止,該挖就得挖。
“我還聽說..”
陶玉書的眼中閃爍著光芒,說:“金公主可能要分家。”
金公主名義上的大老板是雷家的雷覺坤,但其母公司是九龍建業集團,股東班底來自于九龍巴士公司的股東及其后人,包括了郭、伍、余、雷四大家族。
雷覺坤在1980年以旗下的幾家麗聲、樂聲凱聲、華聲戲院為基礎,再租用或以合約形式聯合十多家戲院,成立了專門上映華語片的金公主院線。
之后為了院線更好的發展,他開始涉足電影制作領域,扶持起了新藝城,從那以后金公主一路發展順遂形成了制片、發行、院線的產業鏈整合,這幾年賺的盆滿缽滿。
在這種“大好形勢”下,金公主的股東馮秉仲和陳榮美漸漸不滿足于當個只能分紅的小股東。最近灣島jy,他們眼見電影市場內潛藏的海外資金逐漸豐沛起來,便有了獨立門戶的心思。“馮秉仲和陳榮美之前在偷偷的接觸方小姐,就是想要拿下邵氏的院線資源。
他們自己掌握了10家戲院,如果再拿到邵氏的院線,就是20家,立刻躋身香江第四大院線。
而且我猜他們的野心肯定不只是院線,而是借著院線染指電影制作和發行,復制金公主的道路。”林朝陽聽著她的分析微微頷首。
“財帛動人心。電影雖然不是門大生意,但如果做到金公主和新藝城這種市場規模,本埠加外埠一年至少五個億的營收,相當于一家規模以上的上市公司體量了。
哪怕是豪門,動心也很正常,如果他們真的獨立出來,不管是金公主還是新藝城,恐怕都要大傷元氣啊!”林朝陽的語氣意味深長,其實他非常清楚,金公主的分家就是新藝城分崩離析的重要原因之一
陶玉書高興道:“是啊,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利好,我想接觸一下他們兩個人。”
林朝陽打趣道:“邵氏的院線被我們截胡了,你不怕被他們記恨上?還主動找他們?”陶玉書說:“邵氏變成林氏,我們也可以合作嘛。”
“人家可不見得愿意跟林氏合作。”
“他們怕跟我們合作,無非是顧忌灣島方面的封殺,不用林氏的名字不就行了嘛!”
陶玉書之前就讓陶玉墨注冊了幾個皮包公司,包括和邵氏合資的電影公司,從表面上看也跟林氏沒有任何關系。林朝陽豎起大拇指,學起了湯師爺,“高!實在是高!玉書同志算無遺策!”
陶玉書嘴角含笑,眼神嬌媚的白了他一眼。
又過了兩天,林朝陽終于將手上的寫完了,第一時間聯系了明報出版社的董橋和花城出版社的李士非。
李士非人在廣州,林朝陽的書稿他歷來都是要人肉取稿的,他得先從廣州到深圳,再過關到香江,需要林朝陽等兩天。董橋在得知林朝陽寫完了新書后,連約見面都沒約,而是第一時間就跑到了他家里來。
能讓他這么積極,當然是因為的銷量好的離譜。
這幾年時間里,明報出版社陸續引進了林朝陽的《梵高之死》《棋圣》《闖關東》《楚門的世界》《寄生蟲》等幾部。即便是其中銷量最低的《棋圣》出版到現在也有7萬多冊銷量了,剩下的幾部作品銷量都沖破了10萬冊大關。
并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幾部作品并沒有像一般的作品那樣逐漸變得無人問津,長尾效應出乎意料的好。就拿《梵高之死》來舉例來好了,出版當年銷量不到2萬冊,現在總銷量卻已經突破了12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