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58年生人。”
普林斯頓面露驚嘆之色,“你大概是我采訪的這么多作家當中,最年輕的一位了。”
“這算是一種褒獎嗎?”林朝陽玩笑著問道。
“當然!”普林斯頓神色認真,“年輕可是一種稀有的資本。”
普林斯頓做訪談的經驗非常豐富,輕而易舉的使跟林朝陽找到了話題。然后話題由淺入深,逐漸由日常生活過渡到了文學創作以及思想層面。
采訪進入中段,普林斯頓掏出一部英文版的《楚門的世界》。
“我看過你你這部的改編電影,拍的相當出色。
英文版的最近幾天才出版,我是上飛機前才買到的,還沒看完,不過我大膽的認為這確實是一部非常杰出的作品。這部的靈感來自于哪里?是你對政治體制的不滿?或者是對社會現象的諷刺?”
“只是看電視一閃而過的靈感,其實這種靈感并沒有什么奇特的,可能每個人都會有那樣的閃念,只不過我抓住了它而已。”
普林斯頓又問:“我采訪過很多作家,在很多人的口中,文學是很神圣且莊重的事。但通過和你的交談,在你的觀念里這樣的‘神圣’似乎并不存在。”
“是這樣的。”林朝陽直言不諱的回答。
“那么,你覺得文學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在問這句話的時候,普林斯頓的神色間露出幾分鄭重。
林朝陽的眼神也凝重了起來,“文學嗎?大概是一種寄托。”
“寄托?”
“心之所想,神之所念,我們的精神總要有一個出口,但它并不多么重要。”
“為什么?為什么不重要?”
普林斯頓的眉頭皺起,林朝陽的觀點他并不認同。
在他歷來采訪的作家當中,絕大多數人都發表過“文學至高無上”或者“文學高于我的生命”之類的言論。普林斯頓也想當然的認為,文學本應該是這么崇高的。
“人不吃飯會死嗎?”林朝陽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反問了一個問題。“會。”
“會。”
“人不呼吸會死嗎?”
“人沒有文學會死嗎?”
普林斯頓沉默了.
片刻后,他反駁道:“可我們的靈魂會枯姜。”
“靈魂?高貴的名詞。如果靈魂會枯萎,那么它并不比我們的肉體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