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如灣島知名作家白先勇就曾在《聯合報》副刊發文,稱:
《闖關東》具有雄奇品格丶史詩氣度,將大動蕩丶大變革的時代濃縮在白山黑水之間的矛盾糾葛和恩恩怨怨之中,驚心動魄丶振聾發。
著名詩人余光中在參加林海音家舉辦的文學沙龍時,曾評價《闖關東》:應坐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第一把交椅。
在諸多文化界人士的推崇之下,林朝陽的小說迅速贏得了灣島讀者的喜愛。
銷量一路走高,《闖關東》出版僅月余時間,便創下了2.4萬冊的銷量,《楚門的世界》略遜一籌,也有1.8萬冊銷量。
這些信息都是林海音在信中提到的,她寄來的那幾份報刊上還有一些對林朝陽作品的評價。
另外,林海音還在信中寫道:
jy以來,兩岸文化交流日漸頻繁。今年三毛赴大陸探親訪問,受到了官方和民間的熱烈歡迎。
朝陽你的作品在灣島廣受歡迎,擁是眾多,實在應該到這里走一走丶看一看。
八十年代以來,三毛的作品屢屢被大陸的文學雜志轉載,84年她的《撒哈拉的故事》《夢里花落知多少》等作品也陸續在大陸的出版出版,引發了一陣狂熱的三毛熱,風靡全國。
許多文學青年都被這位流浪過59個國家和地區的女子所震撼,為她和荷西的愛情故事感動,為她追求自由的精神所感染。
今年4月,三毛回大陸探親,路過多個城市均受到了高規格的禮遇,消息傳回島內,讓島內文學界也為之激動。
灣島的居民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原住民,自古生長在這里;一類是本省人,是清代以來從福建等地移民到灣島的大陸人的后代;還有一類是外省人,也就是45年之后隨光頭入島的。
在如今的灣島文化界,外省人占著絕對主力,這些人中很多人都是生長在大陸,即便是生在灣島,父輩的影響也依然在。
拋開政治分歧不談,“鄉愁”二字是他們這一代人的情結。
林海音邀請林朝陽入島,希望加深兩地文化交流,心意是好的。
但林朝陽作為內地文化界知名人土,想要入境灣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林朝陽特地致電林海音,先向她表示了感謝,又說明了登島這件事的難度。
這幾年兩地關系看似緩和了,實則仍互有芥蒂,尤其是灣島方面,把小肚雞腸展示的淋漓盡致。
林朝陽現在只是旅居香江,迄今為止,未有大陸文藝界人士登島交流的記錄。
林朝陽最后對林海音玩笑道:“灣島文化部門防我們這些人,甚于防川啊!”
林海音說,“我來協調試試看,如果取得許可,你可要來。”
“那可不一定,我也得跟政府方面打個招呼才行。“
以林朝陽在文學界的名氣和地位,入臺登島是很有象徵性的事,官方對這種事必然是慎之又慎。
林朝陽掛了電話,給新h社的同志的打了個電話,簡單介紹了一下情況。
等了一天,新h社方面傳來消息,鼓勵林朝陽登島交流。
林朝陽這才又給林海音去電,有了這個答覆,林海音高興的說她先去溝通試一試。
她早年曾擔任《聯合報》副刊主編,發掘和培養了一大批灣島如今的知名作家,在灣島文學界地位甚高,后世更是有人將她稱為灣島文學的祖母級人物。
以她這種在灣島文化界的影響力,也只能說“試試”。
后世李連杰八部電影在灣島熱賣,已經成了嘉禾的搖錢樹,可依舊連個赴臺做宣傳的機會都沒有,灣島方面對大陸文化滲透的防備可見一斑。
轉眼到了11月,香江太古城道18號,坐落在地鐵之上的太古城中心熱鬧繁華,多年以來一直都是香江中產階層休閑丶娛樂丶購物的好去處之一。
今天是周六,太古城中心依舊熱鬧非凡,人來人往。
但在這偌大的建筑里,有一處位置顯得格外的不同。
一樓西南角的店鋪原本是服裝品牌馬莎的專賣店,占地近2000。
最近幾個月因為生意一直冷冷清清的,直到上個月,店鋪掛出了停業甩賣的牌子,引來了一些顧客的目光。
然后在某一天早上,有顧客路過時發現,這里已經被噴繪布圍擋了起來,看起來是已經換了商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