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杭育的評價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但并不是孤例。
《入驗師》絕對可以算作林朝陽在《闖關東》之后,又一部在文學界口碑爆棚的作品。
除了在專業領域的高度評價之外,這部在讀者群體也受到了很高的贊譽。
這一點,從銷量便可以窺見。
《入師》先在《收獲》一期發表,當期的《收獲》創下了166萬份銷量。
對于銷量曾一度位于百萬級別的《收獲》來說,這個銷量看起來似乎算是很不錯的成績。
但「百萬銷量」早已是當年的事了,這幾年國內文學期刊界一直在走下坡路,《收獲》也不例外。
到去年年初的第二期,《收獲》的銷量僅剩下40萬份出頭,并且這個銷量還不是穩定的,仍有下降的可能。
發表《入師》,一下子將《收獲》的銷量從40萬份出頭拔高到166萬份。
「林百萬」現象再現,《收獲》雜志社上下一片歡欣鼓舞。
盡管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情況肯定維持不了多久,但有短暫的提高總好過一路下跌。
第三期之后,《收獲》的銷量又經歷了從高峰走向低谷的過程,但好歹「高峰」夠高,去年這一年過的還算滋潤。
這也是「林百萬」現象被文學期刊界看重的原因,一期雜志銷量爆發,往往可以帶動起雜志近幾期的銷量。
《入師》出版是在發表一個月之后,上市初期銷量很明顯是受到了《收獲》發表的影響,表現平平。
上市一個月,銷量僅有15萬冊。
第二個月銷量更少,只有12萬冊。
出版之前花城出版社還在擔心發表和出版相距時間太短,影響銷量,沒想到擔心真就成為了現實。
這樣的情況令花城出版社上下懊悔的捶胸頓,深恨沒有早《收獲》的李小琳一步將書稿搶到手,造成這樣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處境。
可誰也沒有想到,在《入師》上市的第三個月,銷量卻走出了一條詭異的曲線。
出版第三個月,《入師》銷量止跌,拉升到了17萬冊。
這個變化讓花城出版社意外之余,又充滿了欣喜。
大家總結銷量變化的原因,總結來總結去,原因可能有兩個。
一是雜志發表和大事的影響力消退了,二要歸結到口碑的爆發上。
之后的幾個月時間里,《入師》的銷量一路穩中有升,連續幾個月一直維持在25萬冊以上。
到今年年初的1月份,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了145萬冊。
在上市頭三個月月均銷量未超過20萬冊的情況下,能夠取得這樣的數據可謂不小的奇跡。
《入師》的表現也印證了,真正的好從來不需要擔心銷量,有的是讀者會愿意買單。
從文協回來的第二天,林朝陽夫妻倆打算返回香江,正在收拾著東西,謝靳突然風塵仆仆的推開了他們家的院門。
一晃一年多沒有見面,林朝陽高興的問:「大過年的,你怎么跑燕京來了?」
謝靳說明了來由,他這是剛從法國參加完電影節回來,《芙蓉鎮》獲得了第六屆蒙彼利埃中國電影節的金熊貓獎。
謝靳年前就去了法國,到今天才回來。
《芙蓉鎮》拍完了之后,他又拍了一部《最后的貴族》,本來是打算用林青霞來當女主角的。
可惜灣島新聞局方面從中作梗,最后拖延了幾個月只能作罷,選擇了潘虹當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