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要將《紅樓夢》拍成電影,電影共分六部上映,總投資2200萬元,引得中國電影界一片震動,聲勢可遠比央視的電視劇版《紅樓夢》大多了。
89年電影拍完陸續上映,反響有褒有貶,從口碑上來說跟央視的電視劇版不分伯仲,但票房卻是實打實的慘敗,沒掀起什么大的水花。
「像《紅樓夢》《三國演義》這樣的鴻篇巨制,篇幅太長、內容太過龐大,天然就不適合以電影作為載體傳播。
燕影廠和謝鐵驪犯的錯誤也在這里,如果他們只拍一部《紅樓夢之元春省親》,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
老謝聰明的地方就在于他懂得適可而止,《赤壁大戰》是三國的精華所在,拍成電影既控制了篇幅,又凝聚了精華,成功的概率要遠大于燕影廠的《紅樓夢》。」
陶玉書浸淫電影行業數年,逐漸練就了一雙火眼金晴,連林朝陽都不得不承認她的分析有一定道理。
后世10年后國內電影圈興起一陣翻拍《西游記》電影的風潮,《大圣歸來》《西游記之三大白骨精》《西游記之大鬧天宮》《西游記之女兒國》———-許多電影走的就是這條路子。
陶玉書又說道:「我的想法是想跟老謝去一趟中影。他們掌握著電影發行權,最好是能讓他們參與一部分投資。
海外發行這一塊我們自己來,香江、灣島、日本、韓國、東南亞-《三國演義》這些市場都很有影響力,《赤壁之戰》的發行不成問題,
我打算再拉上一票明星,,你說阿發來演諸葛亮怎么樣?」
陶玉書說著說著突然分了個神,林朝陽很想說不怎么樣,他覺得除了國強老師,別人的丞相都不堪入目。
當然了,這只是他先入為主的觀念而已。
「你是想用明星影響力來打造一部‘大片’?」
陶玉書一拍手,「沒錯!你這個說法對,就是‘大片’,大卡司、大投資,可不就是大片嘛!
「像這樣規模的歷史大片,咱們國內還是第一次搞吧?你說我把兩岸三地的明星都集結起來怎么樣?」
見她越說越興奮,林朝陽忍不住想起了吳宇森后世搞的那部巨星云集的《赤壁》。
相比于對三國文化了解浮于表面,只想夾帶私貨的吳宇森,謝靳要靠譜多了。
后世謝靳也曾經拍過一部具有史詩氣度的歷史巨片《鴉片戰爭》,電影是好電影。
可惜的是基于真實歷史事件的改編導致電影的整體基調太過嚴肅、悲壯,很難在商業上取得成功。
事實也是如此,《鴉片戰爭》投資近億,但票房僅有7900萬,可以說是賠到姥姥家了。
林朝陽想到這里,又提醒道:「用那么多明星,光是片酬恐怕就要幾千萬。”
陶玉書立刻理智了起來,「也是,還是用幾個有海外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就行了,剩下的找實力派吧。」
林朝陽調侃道:「八字還沒一撇呢,你想的倒是深遠。」
陶玉書說道:「明天我去跟老謝談。”
翌日一早,陶玉書找到謝靳,將她的想法和盤托出。
謝靳大喜過望,沒想到陶玉書竟然如此有膽魄,關鍵是想的計劃可比他周全多了。
「好好好,我這就跟你去中影。不行————”
謝靳剛起身,才想起來這么大的事還得跟廠里商量商量呢。
他撥通了滬影廠的電話,跟廠長于本正溝通了情況,獲得了于本正的全力支持。
拍三國題材電影可不僅是謝靳的個人意愿,滬影廠比他還激進,之前甚至鼓搗過數十集的《三國演義》系列電影的龐大計劃來。
可惜步子太大了,滬影廠連策劃這一關都沒過就打消了想法。
沒辦法,難度太大了!
獲得了廠里的首肯,謝靳迫不及待的和陶玉書一起前往中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