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萬的投入,上百人兩個月的打造,如果失敗,別說是節目負責人,就是欄目組的普通導播都不知道該怎樣面對。
估計到時候,肯定要有一批人要承受老板的怒火被開了吧,有的人已經在內心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當然,也有人心態樂觀。
《亞洲偶像》的投入毋庸置疑是創紀錄的大,但大家同樣也付出了滿腔的熱忱。
這檔節目破天荒的在亞洲范圍內選擇7座城市,耗費重金租借、打造了7座攝影棚用來海選,這其中除了恢宏的氣勢,還有上百人的團隊所投注的全部熱情。
回想兩個月以來的點點滴滴,那些為了這檔節目兢兢業業、不眠不休的員工們心中充滿了感慨。
如此巨大的投入,如此精益求精的態度,他們沒有理由失敗!
臨近節目播出,好像學生們即將迎接考試成績的揭曉,員工們的心思各異,
心情七上八下,每個著落。
坐鎮在這里的陶玉書神色沉靜,從容不迫。
「林太!」
手下人遞過來一份她要的調研報告,眼神一目十行的掃過去。這是近一個月來,香江市民安裝衛星電視接收天線的統計結果。
根據港府的要求,星空衛視不準向用戶收費。
理論上來說,所有香江人都可以免費看星空衛視,但衛星電視與無線電視不同的是,它需要按照衛星電視接收天線才可以收看。
在陶玉書未收購之前,衛星電視接收天線的安裝價格是300港元,包含了天線、解碼器和安裝費用。
而在她接手之后,衛星電視接收天線的價格被降低至了100港元。
這個價格幾乎就是天線的材料和人工的成本錢,星空衛視如此讓利給觀眾,
反應也很明顯。
此前衛星電視開播了半年,本港的天線裝機量僅有15萬戶,短短兩個多月之后,本港天線裝機量已經達到了33萬戶。
以戶均4人來計算,星空衛視的覆蓋人群已經達到了130萬人,沒辦法跟無線和亞視這種免費的無線電視臺比。
但已經超越了有線電視和無線收費電視兩家電視臺的規模。
調查報告上除了有新增裝機用戶,還有用戶喜愛度調研,既然裝天線,肯定是因為被電視節目所吸引。
在這份調研當中,還未播出的《亞洲偶像》成了觀眾最期待的節目,占比高達45.9%,斷層式領先所有節目。
星空衛視雖然開播才半年多,但四個頻道所有節目加在一起也足有64檔,足見這個數據的含金量。
同時在新增裝機用戶當中,有近60%的觀眾裝天線就是為了觀看即將播出的《亞洲偶像》。
看到這個數字,陶玉書的心情輕松了不少。
別看她面如平湖,波瀾不驚,但內心的焦慮只有自己知道。
星空衛視每年維持四個頻道的衛星轉發器費用就要1.2億,自制和外采節目的費用估算至少8個億,再算上其他亂七八糟的費用,整家電視臺的運營成本,一年沒有11億是打不住的。
上半年電視臺在李澤楷手上,投入了5個億資金,但廣告營收僅有1.5億,這還是在衛星電視背靠和記黃埔的情況下。
電視臺剛開播,落地區域僅有香江、灣島,影響力十分有限,廣告商也不是傻子,入不敷出很正常。
真正讓陶玉書壓力巨大的是接下來的兩年時間,如果星空衛視不能逐漸發展出自我造血的能力,每年超過10億的資金投入陶玉書恐怕也撐不了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