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寶新最近跟那個于品海確實走的很近,對外說的是于品海打算辦報紙。”
“消息準確嗎?是確有其事還是障眼法?”
“聽說已經招募了一些采編人員,不像是故弄玄虛。”
林朝陽納悶道:“辦報紙?現在香江報業競爭這么激烈,他也敢進來?”
整個七八十年代,香江的報刊行業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激烈廝殺,到九十年代港股五家上市的傳播業公司明報企業、東方報業、星島報業、南華早報和新系機構。
這五家上市公司占據了市場90%的份額,剩下的10%份額也都是由《大公報》
《文匯報》《資本》這樣的背景雄厚和實力不俗實力所掌握的。
于品海客出身,敢貿然進入這個行業,著實令林朝陽感到不解。
“這也是我好奇的地方。伯韜說他在菲lv賓空手套白狼了一家上市公司,手里有錢了,又找到了沈寶新這個報業老將合作,倒也說得通。”
沈寶新是明報企業的聯合創始人,長于經營管理,有“銅幣鐵算盤”的外號。跟金庸工作幾十年合作無間,最后兩人也是一同退休的。
不過陶玉書心中有個擔憂,明報集團早年的印刷業務都是由沈寶新獨自的新昌印刷有限公司代印,她入主明報企業以后,這項業務就從沈寶新手中要了回來,交給了玉郎機構旗下的帝國印刷廠來負責。
當時雙方并未有什么沖突,但那畢竟是每年一兩千萬的穩定利潤,陶玉書不信沈寶新心中沒有介懷。
“你認為沈寶新有心重出江湖?”林朝陽問。
沈寶新當年手握著明報集團20%的股權,經過合并玉郎機構的媒體業務和上市稀釋,股份不足10%。
可即便如此,這些股權也為沈寶新帶來了超額的回報。
這兩年沈寶新陸續出售了手中近半股份,賺得了近4億港元的巨額財富,現在他手中仍有明報企業4.8%股權。
“到了他這個年紀,身家數億,手中又握著價值不菲的股權,要是我我肯定不會過問江湖事。”陶玉書猶疑道。
“所以這事透著蹊蹺。”
林朝陽篤定的說完后,陶玉書說道:“看來這件事情不得不防。”
“如果于品海真的是默多克的說客,沈寶新又沒有來找我們討價還價,那么只能說明默多克出了一個他無法拒絕的價格。”她眉頭輕的分析。
“10億或者更高,默多克能動用的資金到底有多少?”
她已經讓梁伯韜調查過新聞集團的財務情況,但得到的信息大多是明面的信息,像默多克這樣的老狐貍,如果真的早有預謀,肯定會有暗手。
“上次他給了南華早報集團51%股份和6億美元現金的報價,這可以算作一條基準線。不,不對,也許也是故布疑陣。
他的現金儲備只會比6億美元多,不會比6億美元少。”
林朝陽淡定的說道:“你去猜他的底牌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真的決定要請君入甕,那么現在最重要的是算清楚自己手里的牌有多少。”
以穿透歷史的眼光來看,南華早報集團肯定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資產,甚至要是握在手里二十年,可能股權價值還會不漲反跌。
但以這個時代的眼光看過去,陶玉書對南華早報集團的執念并不難理解。
市值70億港元,年營收6億,凈利潤3億港元,南華早報集團即便面對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也依舊是個不可多得的優質資產。
它又是一家以英文報刊為主業,并且格調頗高的傳媒公司。
不僅在業務上與明報企業、星空衛視有互補作用,更可以為明報企業擴充實力。
未來香江報業如果真的進入近身肉搏、刺刀見紅的階段,那么合并了南華早報集團的明報企業憑借著規模效應幾乎不懼任何挑戰。
甚至,有可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