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半年多來,明報企業面對香江報業減價狂潮的反應卻有些詭異,除了《天天日報》
在最開始象征性的送了一些書籍禮品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減價動作,頗有穩坐釣魚臺之姿。
細算起來,在如此情況下銷量降幅也未超過同行的損失,已經算是成功了。
面對這種情況,其它報社也很理解。
手握星空衛視,背靠林氏影業,明報企業早已成為綜合性的傳媒集團,與香江的其它報業公司拉開了身位上的差距。
減價這種行為頂多蠶食一點明報企業的紙媒市占率,卻根本無法動搖他們的根基。
去年星空衛視僅僅是廣告盈利就達到了12.45億港元,而去年香江報業所有上市公司排除明報企業之外,盈利合計也不過17.5億港元。
僅憑著巨無霸一般的星空衛視,明報企業在香江傳媒界就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明報企業配合上星空衛視,稱得上是香江傳媒界的航空母艦。
《蘋果日報》的這篇報道,光看標題已經夠吸晴了,內容更是處處引導、暗示,專往下三路上引。
一經面世,便立刻成為了許多香江民眾熱議的話題。
早年《新夜報》等八卦報紙便報道過林朝陽跟張曼玉的排聞,如今報上再度刮起這股新聞,許多民眾信以為真。
一個是香江公認的女首富,一個是美艷動人的女明星,盡收深水灣道豪宅之中,最關鍵的是還能做到和平相處,許多人不禁艷羨林生的齊人之福。
《蘋果日報》初出茅廬,憑借著激進的營銷策略和無底線的報道方式惹怒了一眾同行,現在又來授陶玉書的虎須,自然是有所依仗。
黎雞英祖籍廣東,六十年代偷渡香江,混跡于14k做四九爛仔,負責運送白白。因為辦事從來沒出過差錯,再加上擅長溜須拍馬,黎雞英很快受到大哥重用,被提拔為「拆家」。
「拆家」便是分銷商,既可以賺取差價,又沒有了被抓盼重刑的風險,這也成了黎雞英事業的起點。
之后他又搭上了金san角的關系,拿到了「雙獅踏地球」的銷售權,賺得了第一桶金,人送外號「大a黎」。
《古惑仔》中的du販黎胖子便是影射其人。
進入八十年代,港府加大了對犯罪的打擊力度,黎雞英開始洗白上岸,他在深水埗區成立了一間山寨制衣廠,做起了服裝生意。
而后創立佐丹奴品牌,趁著內地經濟蓬勃發展,轉型成功,賺取了巨額身家。
服裝公司的成功讓黎雞英賺得了財富,但這對他來說還遠遠不夠,有了利,他還想要名,成為真正的上流人物。
黎雞英覺得轉型傳媒是個好生意,既能賺錢,又能得名。
于是他決定將手中佐丹奴的股份全部售出后,全力進軍報業,再次轉型,寄希望于成為傳媒大亨。
身家不菲,h澀會出身,手下一批馬仔小弟,這就是黎雞英橫行香江報業的原因,否則他也沒辦法應對同樣有背景的東方報業馬家的為難。
《蘋果日報》的新聞報道惹來市民熱議,街頭巷尾的閑言碎語不絕于耳。
香江富豪階層的花邊新聞一直都是民眾關注的焦點,陶玉書往日出風頭大多是在經濟版面,現在出現在八卦版面,確實有些不太體面。
看到這樣的新聞,陶玉書心中怒,卻并未發作。
這半年《蘋果日報》風頭正勁,豎敵雖多,以黎雞英的實力卻仍可橫行一時,可見其背后實力的強勁。
對待黎雞英這種人渣,尋常手段是沒有用的,打蛇要打在七寸上才行。
陶玉書叫人花了些時間調查黎雞英,發現《蘋果日報》崛起的這半年時間里,黎雞英籠絡了一幫14k的小弟負責報紙的發行,強迫他們「保護區」內的報刊售賣點必須售賣《蘋果日報》。
顯然,黎雞英并沒有因為洗白而放棄手中的h澀會資源和違法犯罪行為,以黎雞英這種人的性格,這樣的選擇也很合理。
沒放棄就好,這樣正合陶玉書的心意。
黎雞英若真是徹底洗白了,她反而還不好算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