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兩口連忙擺手。
這個暑假兩個孩子沒回燕京,老人想孩子,陶玉書便跟林朝陽提議讓幾個老人來美國轉一轉,權當是旅游了。
比較可惜的是陶父年紀大了,這兩年身體不好,跨洋旅行對他來說有些煎熬,因而陶父陶母便沒過來。
「你有能耐別來!」
張桂芹一句話堵的林二春啞口無言。
「國家大事你們倆就別吵了,來美國看看孩子、散散心不是挺好的嘛。」林朝陽勸了一句。
林二春換了個話題,問道:「玉書那公司弄的怎么樣了?以后要留美國發展?」
「肯定不會留在美國。不過這一步對于公司的全球業務發展至關重要,要多放一些精力,這兩年恐怕要多在美國待一段時間。」
林二春不解的問:「我聽朝陽說,是搞個租錄像帶的公司,能有那么大的影響?」
陶玉書耐心的解釋道:「中美兩國國情不同,這邊比較重視知識產權,盜版的成本很高,所以影視娛樂行業的市場規模遠超國內。
目前美國的錄像帶售賣、租賃市場遠超電影票房,兩者市場規模相加已經在朝著200
億美元邁進了。」
經營了多年中介公司,林二春在商業方面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聽了陶玉書的解釋,
他點頭說道:「那可真是個大買賣,怪不得你這么重視。」
晏晏獻寶一般,打開家里的電視,從家里成堆的影碟中翻出一張《紅番區》,用家里的投影儀播放給林二春老兩口看。
林二春看了幾分鐘慢慢看出了點門道,「這玩意好像比vcd清楚點?」
陶玉書說:「清晰度是要高了不少,國內這兩年流行的vcd都是352240或352288分辨率,放在電視上看還行,屏幕再大一點就不行了,會出現畫面模糊和顆粒感的問題。」
「那vcd不是過幾年就得被淘汰?」
「幾年不至于,但肯定是跟不上時代了。這兩者都是根據mpeg視頻壓縮技術發明的,
如果從長遠來看,這兩者都無法實現真正的飛躍。」
「什么意思?這樣都不夠?」林二春指著投影儀上的畫面問。
「不是不夠,而是世界在發展,技術也在進步。不管是vcd還是dvd,本質上都是模擬,未來的趨勢是數碼、數字化。
一旦電影數字化,再通過錄像帶作為媒介上傳、下載就變得毫無意義———」
這番言論并非出自于陶玉書,而是前段時間她接觸的投資人亞歷山大·巴爾坎斯基的高論。
亞歷山大·巴爾坎斯基是商人,也是dvd和視頻技術領域的巨,他創辦的斯高柏微系統公司開發了視頻壓縮軟件,可以將模擬視頻和圖像材料轉換成易于存儲或傳輸的數字字節。
奈飛上線后的第一個月,斯高柏微系統公司就找了過來,希望可以投資奈飛。
當時雙方并未談攏,主要問題在于估值。
但陶玉書對亞歷山大·巴爾坎斯基的那一番言論印象深刻,他認為未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遲早會通過網絡下載或者流媒體技術來看電影。
像vhs、dvd、vcd這些笨重的塑料盤子,終究是會被淘汰的。
當時陶玉書在聽到這番言論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之以鼻,認為亞歷山大·巴爾坎斯基是在危言聳聽,目的自然是為了在談判中掌握主動權。
但在那次見面之后,陶玉書還是去深入了解了一下現在的技術發展。
結果發現,亞歷山大·巴爾坎斯基的話并非是空穴來風。
以目前的技術發展速度,亞歷山大·巴爾坎斯基的話在三五年之內還不好實現,但過個十年八年就不好說了。
網絡下載又或者是流媒體視頻,真的有可能革了錄像帶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