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藝身為國內話劇界的扛把子,倒不愁開戲,愁的是劇本、愁的是人才。
人藝不缺劇本,但缺少好劇本。
人藝也不缺人才,但人才現在都在向影視行業流。
而這兩個問題說到底是都是錢鬧的,人藝每年都有上面撥款,不過數目并不大,更多的還是靠演出收益。
這些年物價飛漲,人藝的票價也跟著漲了不少。
可劇場演出,收益終究是有限的。
在人藝演話劇,每個月工資加補助,也就幾百塊錢。
寫劇本的更慘,一部劇本磨大半年,甚至是一兩年,稿費就一兩千塊錢,以后演出分成每年也就兩三百塊錢。
人藝的演員、編劇,在文藝界那都是數得著的精英。
演員到外面演個電視劇的配角隨隨便便就是幾千塊錢到手,編劇去寫電視劇劇本,一集也有幾百塊。
在這樣的情況下,指望這些文藝工作者安貧樂道,是不現實的。
好在人藝的名望夠大,院里的職工多是出去兼職賺個外快,少有真正離開劇院的。
劉錦云去年才上任,迫切希望改變人藝當前的窘境,
錢的事不是一時半刻就能解決的,因此他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挖掘好劇本上。
有了好劇本,演員才有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排練和演出中,票房才能賣得好,
如此形成良性循環,對于人藝的發展才是長久有利的。
當年林朝陽在話劇領域牛刀小試,結果《天下第一樓》在人藝一演就是快16
年,演出場次直逼《茶館》。
每逢公演必定爆滿,甚至還有人兜售黃牛票,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趕上這次為林朝陽(中國)文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演出,劉錦云心中便興到了請林朝陽出山,寫出話劇的心思。
林朝陽在大眾之中最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家,可劉錦云是編劇出身,深知林朝陽在戲劇創作領域的實力。
人家當年玩票寫出了《天下第一樓》,雖然后來沒有在這個領域繼續深耕下去,可之后參與的一些電影劇本創作,哪個不是叫好文叫座,堪稱經典。
因而劉錦云對于林朝陽的實力有看絕對的信心,相信只要他肯出手,一定會讓人藝的劇目再次轟動京城。
他知道到了林朝陽現在的段位,名、利都不缺,必須得動之以情。
今天跑到小六部口胡同,一訴苦就是兩個多小時,總結起來就倆字一一賣慘。
「話劇行當不景氣,大家確實都不容易。」
「可不是嘛,您能理解我們就好。這些年啊,我們人藝最頭疼的就是劇本。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
可現在的情況是影視行業虹吸了大量的人才,尤其是那些年富力強的同志,
人家得養家糊口啊,我們也不能硬攔著不讓人家發財。
老同志們高風亮節,還在堅守,可畢竟年紀大了,創作精力大幅下降,很難出好本子。
新人倒是也有,可都是小年輕,撐不起來場面啊。」
劉錦云滿臉愁苦,仿佛人藝下頓飯就揭不開鍋了。
「當年能碰上《天下第一樓》,實在是我們人藝的運氣,這部話劇可說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人藝觀眾評價最好的劇目了。
即便是放在我們人藝的歷史當中來看,也是數得著的經典。」
面對著劉錦云略顯肉麻的恭維,林朝陽連連謙虛了兩句。
這個時候劉錦云見鋪墊的差不多了,終于開口說道:「我這次來,就是厚著臉皮想跟您約個稿,為我們人藝寫個劇本,給我們壯壯聲勢!」
「唔—」
聽著劉錦云的話,林朝陽面露沉吟,這個要求沒有出乎他的意料。
見他似乎有所猶豫,劉錦云心頭一緊,還以為林朝陽是不愿接受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