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談卻根本顧不上擦,只戰戰兢兢望向天子啟,強笑道:“陛下今日召見的,是星官司馬談,而非史官司馬談……”
隨著司馬談這耐人尋味的一句話,君臣父子二人的目光,只不約而同的再度對到了一起。
片刻之后,又同時搖頭失笑……
“說吧。”
“到朕這宣室來,可是于平亂一事,有何大策要指教于朕?”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陰陽怪氣,熟悉的虛偽淡笑。
劉榮卻是早已習以為常,只當沒聽出天子啟話語中的嘲諷,煞有其事的點點頭。
“老五想向父皇討枚將軍印,引兵出關平叛。”
不假思索的應答,只惹得天子啟面色一正,身姿也恢復到平日里的姿態,瞬間便進入到工作狀態當中。
而在御榻旁,太史令司馬談也終于松了口氣,輕手輕腳的向天子啟拱手告退,便在天子啟的眼神示意下,如蒙大赦的朝殿門走去。
“老五要掌兵,公子不覺得不妥?”
聞言,劉榮卻是坦然一搖頭:“無甚不妥。”
“諸侯舉兵,朝野震蕩,天下人心惶惶。”
“此人心不安之際,有皇子領兵出征,一可提振軍心士氣,二可鼓舞朝野人心。”
“非要說有何不妥~”
“——也就是老五掌了兵,萬一立下武勛,或會對兒生出些威脅?”
似是自問,又似是反問的一問道出口,劉榮便又自顧自搖頭一笑。
“兒的氣量,還不至于這般狹隘。”
“尤其此事,老五并沒有直接請求父皇,而是借老四轉告,更交由兒臣做主。”
“有這份恭敬長兄的心,若兒臣還憚之如憚虎,那才是落了下乘。”
···
“更何況眼下,正值宗廟、社稷生死存亡之際,我漢家自當上下一心,同仇敵愾。”
“莫說兒臣此番,并不忌憚老五掌兵平叛,立得武勛——便是忌憚,如此關頭,也必須兄弟鬩于墻,而外御其辱。”
“一切,都得等叛亂平定之后再說。”
“畢竟若是不能平亂……”
后面的話,不用劉榮說透,天子啟也能聽明白。
——如果不能平亂,那就是要斷社稷,亡國家!
社稷都沒了,還去爭個屁的太子儲君……
劉榮倒是沒想到自己這番話,卻莫名讓天子啟心中,浮現出梁王劉武那剛毅的面容。
“是啊……”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辱……”
“一切,都等亂平之后再說……”
莫名有些唏噓的發出一聲感嘆,天子啟定定的看了劉榮片刻;
待劉榮生出疑慮,又冷不丁道:“倒是不曾注意過你小子,可是越來越像朕了?”
“——都有一個惹人頭疼的母親,也都有‘兄弟鬩墻’的覺悟。”
“又都是長子不說,還偏都是庶出?”
卻見劉榮聞言,只發出一陣無奈的笑容,似是敬謝不敏道:“父皇這番話,可讓兒臣有些膽顫了。”
“——自有漢以來,被我漢家歷代先皇說成‘類己’的,額……”
“太祖高皇帝,是趙隱王劉如意;”
“孝惠皇帝,是廢少帝劉恭;”
“先帝,則是梁懷王劉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