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穩妥起見,攻下沿途的所有城池,在沒有后顧之憂的情況下,朝睢陽穩步前進吧……”
不得不說,對于小將桓霸的提議,吳王劉濞,很心動!
尤其是桓霸所描繪出的那個畫面——雄踞洛陽,占據武庫,就食敖倉,向西施壓函谷,向東圍攻睢陽,號令關東,以為‘東帝’的景象,讓劉濞頗有些神往。
但雖然心動,劉濞也終不再是當年,在太祖劉邦身旁鞍前馬后,沖鋒陷陣的小將。
——劉濞今年,已經六十二歲了。
讓這個年紀的人,再去做一件收益極高,風險卻也極大的事,顯然不大現實,也不符合人性。
見劉濞否決了自己的建議,小將桓霸并沒有如往常那般,謙遜的表示‘是我太年輕了,想的不夠周到’;
而是焦急地再上前一步,滿是迫切道:“大王!”
“大王正在做的事,留退路又有什么用呢?!”
“難道大王攻不下睢陽,還能引兵回到廣陵嗎?!!”
“至于糧道被絕——只要攻下敖倉,大王又何需糧道、何需從吳地千里迢迢的運糧?”
“若不盡快堵住函谷關,待長安朝堂派出大軍東出函谷,馳援睢陽,大王的事,又如何能成功呢?!!”
言辭懇切的一番話,見劉濞仍不為所動,桓霸當下再一急。
“眼下,朝堂或許已經派出了大軍,想要駐扎在滎陽敖倉!”
“但長安到函谷關,東西相隔千余里,只要大王采納末將的計策,便必定能搶在長安的大軍前占據敖倉!”
“——敖倉即下,關東人心必定會偏向大王,關中也同樣會人心惶惶!”
“得了敖倉,大王便不必再考慮糧道,再進攻洛陽,占據武庫,而后近逼函谷……”
說著說著,桓霸的語調便從一開始的急切,慢慢低了下去。
此時的桓霸,正怔怔的看著堪輿前,吳王劉濞那已背過身去,佯做觀察堪輿,實則已經不想搭理自己的身影……
這,還是桓霸第一次,被吳王劉濞如此對待……
“大王?”
許是桓霸這一聲‘大王’喊得哀戚,又或是吳王劉濞,真的被桓霸說的有所動搖;
最終,吳王劉濞還是回過身來,神情滿是復雜的看向小將桓霸。
“桓將軍的提議,如果成功了,確實可以一舉鼎定天下。”
“但如此大的回報,是伴隨著同樣巨大的風險的。”
“一旦不能成功,我大軍,便會陷入關中朝堂大軍、關東梁王軍隊的兩面夾擊之中。”
“——我大軍,并非堂堂正正的王師。”
“一旦陷入包圍,軍心、士氣都會很快崩潰,從而徹底潰敗。”
···
“桓將軍也說了:只要拿下敖倉,我大軍就再也不用擔心糧食、糧道的問題。”
“——連將軍都能想到的淺顯道理,長安朝堂的百官、功侯,難道就沒人會想到嗎?”
“萬一此刻,滎陽敖倉已經有重兵駐守,該怎么辦?”
“我大軍一路疾馳,遇城便繞——連睢陽也繞了過去,結果卻發現滎陽敖倉有重兵駐守,難道還能退回到睢陽以東嗎?”
說到最后,劉濞終還是不忍太打擊自己的‘幼虎’,便象征性的望向帳內眾將。
“諸位老將軍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