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愚以為,普天之下,恐怕沒有完全不堪一用的人。”
“當君王熟練的掌握用人之道后,即便是販夫走卒,也能在君王的手中,發揮出其獨特的才能……”
既然是考校,劉榮自也是火力全開,順著老爺子過去的教導,莽足了勁就是一陣拓展。
果不其然,聽聞劉榮這頗有些清奇的答題角度,天子啟遍布陰云的面容之上,也總算是涌現出些許喜悅。
雖只是淺淺一抹微笑,卻也足以讓劉榮安下心來,并暗下得出‘考試成績合格’的結論。
至于天子啟,也總算是結束了對劉榮的考校,開始以天子、而非考官的身份,對劉榮做起了交代。
“張歐這個廷尉,是朕當年的權宜之計。”
“時至今日,確實是到了該挪窩的時候。”
“——朕打算讓張歐做太仆。”
“為朕趕車御輦,順帶看著些馬政,總歸是出不了差錯的。”
···
“只是張歐這次調任,需要一個契機。”
“要么,是一個比張歐更稱職的廷尉,要么,是一個張歐非做太仆不可的理由。”
“這件事,就交給太子去辦了。”
“——知人善用,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重要的還是具體怎么做。”
“就當是給太子練練手了。”
老爺子做下交代,劉榮自也是恭敬從命,并從拱手領命的一刻開始,便在暗下思考起了此事。
但天子啟的交代,卻并沒有就此宣告結束。
“明日春耕,朕要去長安東郊的社稷壇,先行親耕籍田禮,后至高廟祭祖,以分封、移封諸侯。”
“——太子隨駕。”
“太后對諸位公子的分封,雖大致尚可,但也偶有不妥之處。”
“弟弟們有什么牢騷要發,太子便替朕聽了,再勉勵、撫慰一番。”
“總歸明日大典,不要鬧出朕告廟分封,某位公子拒不受封的事來就好……”
天子啟的這個交代,卻是并沒有讓劉榮感到什么壓力。
——眼下,劉榮不說是能讓弟弟們對自己‘言聽計從’,卻也起碼能保證在任何時刻,弟弟們都能耐下性子,聽自己這個做大哥的說上兩句。
至于封王?
嗨……
非要說竇太后這封分封詔,有說的上‘不妥’的地方,那也就是作為太子胞弟的玄冥二少,封到的國土小了些;
而皇十子劉彘,則還沒到封王的年紀,便被竇太后賭氣般封為膠東王。
拋開劉榮的‘天眼’不說,萬一未來幾年,這位留在長安的膠東王殿下不幸夭折,竇太后還要跑高廟,向祖宗解釋解釋膠東王為什么還沒就藩便‘絕嗣除國’,那才是天大的樂子。
對于老爺子這層憂慮,劉榮面上謙恭依舊,暗下卻是將胸膛拍的砰砰作響——問題不大。
“這個田叔,太子可以觀察一下。”
“如果太子要,朕會想辦法把人留在長安。”
“不要,便送去給某位公子做諸侯王相。”
“——旁的不說,單就是名望、資歷,田叔對太子而言,也將是一助力。”
“如果太子要這個人,那朕,剛好還缺個穩得住長安、穩得住關中的內史……”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