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啟新元三年,秋七月十四。
距離秋收,還有整一個月的時間。
雖然還沒有秋收,但今年的糧食產量,也已經被丞相府撒去關中各地的農稼官,帶回了預估數據。
——去年年末爆發的吳楚七國之亂,確實影響到了今年的春耕。
雖然叛亂三月而平,但那些隨大軍出征的兵卒、民夫,卻都是在初夏才隨大軍班師;
家中壯勞力不在,無論是春耕日的播種,還是后續的灌溉、照料,自然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但好在影響不算太大——今年的秋收,雖然不可能是大豐收,但也不至于欠收。
大抵能有個三石多點的平均畝產,屬于即不高又不低的正常水準。
對于本就已經慘淡無比的糧價,這則消息,無疑又是一根壓在駱駝背上的重草。
糧價,也終于隨著這個消息的傳出,而正式跌破三十錢,來到了二十八錢每石。
百姓們也從一開始,糧價大幅下降的喜悅,逐步轉變為對糧價過低的擔憂。
——糧食便宜,可不只是現在買的時候便宜!
秋收之后,大家伙要把手里的糧食賣出去的時候,必定會比現在更便宜!
便宜的過了頭,農人的收入大幅縮水,雖然糧食還買得起,但其他的生活物資,恐怕就……
于是,糧價得以平抑帶來的喜悅,便逐漸轉變成了對糧價過低的擔憂。
底層百姓憂心忡忡,朝野內外,也被梁王劉武突然失蹤一事,給搞的人心惶惶。
有人說,是梁王劉武外出走動時太過高調,財帛動人心,讓落草的‘好漢’給盯上了;
但這個猜想,很快就被否決。
開什么國際玩笑?
在這個世代——在天子啟、竇太后這一朝,為了財物綁架梁王劉武?
這和扯旗造反有什么區別?
也有人說,或許真是天子啟暗下動的手,把這個曾經覬覦神圣的弟弟,給人不知鬼不覺的噶掉了。
這個說法,也同樣沒有得到太多人的認同。
——天子啟是什么人?
二十多年的太子,甚至還做過監國太子,為了平定吳楚七國之亂,連自己的老師都能下死手弄死不說,最后還一點罵名都沒沾上的狠角色!
真想要殺梁王,還用得著這種下三濫的手段?
真當誰都是梁王劉武啊?
···
再者說了:天子啟身體狀況每況愈下,這都已經是朝野內外心照不宣的事了。
這種微妙關頭,天子啟不想著一切求穩、不想著和母親竇太后搞好關系,好讓老太后確保政權交接的安穩進行,反而去通過對梁王劉武下死手,來刺激老太太?
這根本就說不通。
還是那句話:天子啟,不是梁王劉武;
這樣的蠢事兒,天子啟干不出來。
排除了幾個明顯的錯誤答案之后,輿論才終于開始朝著正常人的方向發展起來。
——有人說到了點子上:梁王劉武,只怕是擔心被天子啟治罪,才逃走躲了起來。
至于躲去了哪里,卻是沒人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了。
而在這明顯已經‘正常’起來的輿論中,卻也不乏一種極其睿智,也對劉榮極其不利的說法。
說是梁王劉武‘畏罪潛逃’,身邊必定沒帶多少隨行護衛;
考慮到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皇太弟一事,梁王劉武‘落單’,對于太子劉榮而言,未必不是一個排除異己的良機……
這種說法的搞笑程度,其實和說天子啟殘害手足,是一個級別的——劉榮沒這么蠢,也沒這么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