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單是安心于劉榮的分寸,會確保自己的權勢依舊;
也同樣是安心于這樣的劉榮——如此知道分寸、對權力如此敏感的劉榮,日后做了漢家的天子啟,也同樣會憑借這一份分寸和敏感,確保權力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即如此,朕,便親點了。”
“——太子洗馬汲黯,兼領太常右丞令;”
“——中尉建陵侯衛綰,拜太仆。”
“——太中大夫石奮,任少府。”
“再由太子詹事南皮侯竇彭祖,兼領太常。”
天子啟此言一出,劉榮面色當即一木,一旁的劉舍、岑邁二人,暗下卻是一陣思緒流轉。
讓劉榮的屬臣,尤其還是核心班底:太子洗馬汲黯,來兼任太常右丞令——即第一副手,理論上沒什么毛病;
但既然天子啟專門提了,那就顯然是讓這個名義上的副手,來實際負責太常的日常運作。
換而言之,是給了汲黯一個副手的職務,卻要汲黯掌太常卿的權、干太常卿的活。
再由另外一個太子屬臣,外加竇氏外戚族人:南皮侯竇彭祖擔任太常卿,則明顯是單純掛名的名譽九卿。
一個掛名的名譽主官,一個實際掌權的名譽副手——二人都是劉榮的潛邸心腹……
“陛下居然……”
“已經到了要在朝中——在九卿屬衙,為家上安插羽翼的地步了嗎?”
劉舍、岑邁二人想到的,自然是天子啟的身體狀況。
但劉榮想到的,卻更加深遠一些。
“父皇這是~”
“看上汲黯了?”
“——這才多大年紀,就要做手握九卿之權的副手了;”
“待父皇百年,汲黯豈不就得九卿起步,上不封頂?”
這一點,劉榮倒是沒猜錯。
對于汲黯這個黃老學新生代俊杰,天子啟的滿意度,絲毫不亞于對劉榮這個太子的滿意程度。
黃老學日漸衰老,從漢家開國顯赫至今,已經有了暮暮之態;
雖然依舊是漢家雷打不動的執政學派,但其地位,卻也已經不再是不可動搖了。
先是先帝,憑一個賈誼賈長沙,讓儒家初步涉足于漢家廟堂;
后又有當今天子啟,憑晁錯讓法家出身的士子,走出了漢家的官員黑名單,開了法家士子入仕的大門。
雖然大體上,黃老學依舊占據絕對優勢地位,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法家、儒家士子躋身漢官——乃至百官朝臣之列,黃老學說的落寞,幾乎已經成為了必然。
但作為皇帝,天子啟要考慮的,并不是在黃老學說垂垂老矣的身上再踹一腳,加速黃老學退出歷史舞臺的進程;
而是要確保執政學派的更迭,盡可能溫和、平緩一些,盡量不印象朝堂的正常運轉,最好不要生出太大的波折。
既然要和平演變,那手段自然要溫和,進度一定要放緩。
汲黯,便是天子啟寄予厚望,供黃老學‘回光返照’,而后老老實實退出朝堂中樞的新發現。
除此之外,單就是從個人情感上而言,天子啟也很喜歡汲黯這個后生。
——眾所周知,天子啟情感上偏向于法家,很難對黃老學出身的人有什么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