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發了話,眾人便也當即點頭附和。
韓頹當也不含糊,當即便是一拱手,旋即上前走到劉榮身旁,仰頭看了看面前的巨大堪輿;
請示過劉榮,拿起堪輿旁的一根長棍,便先后在堪輿靠上位置先后點下。
“漢北邊墻上萬里,東半部為燕、代北境,西半部,則為上、代、北地、隴右等郡。”
“——燕地苦寒,又時值凜冬,匈奴人絕不可能犯燕。”
“至于代地,則極有可能遭到匈奴人的入侵。”
“尤其是李廣所在的雁門郡——即便不是匈奴人的主攻方向,也必定會遭到偏軍佯攻鉗制。”
···
“再有,便是程不識所在的北地郡,西、北兩面各與草原毗鄰,除朝那古塞和城池,幾乎無險可守。”
“若是想兵貴神速,在極端的時間內深入我漢家腹地,匈奴人的主攻方向,北地郡會是不二之選。”
“——這條路,匈奴人在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已經走過一次;”
“再走一次,并不會比上一次更難。”
“唯一不一樣的,是如今的漢家,比當年強大了許多。”
“只是最終結果如何,亦在兩可之間……”
韓頹當這話一出,殿內稍微年輕一些的人,都頓時露出一副怒氣沖沖的神情;
就好像韓頹當說了什么不符合實際,又對眾人,乃至對漢家極盡羞辱的話。
但老一輩,尤其是自太宗皇帝年間,便活躍在朝堂、軍中的老一輩,在韓頹當這番表態之后,卻無不是滿目哀瘡的緩緩點下頭。
太宗皇帝十四年,匈奴老上單于大舉犯邊,自北地而入,馳掠隴右、北地二郡,擄走民男超萬人,財、貨無算!
之后又叩簫關,兵臨關中北門戶,更使小股先鋒輕騎繞道踏入關中,行至長安以北百三十里,火燒回中宮。
在情況最危急時,就連長安百姓都被動員了起來,整個漢家,都做好了打一場都城保衛戰的準備!
至于現在?
有過那次的教訓,太宗皇帝自然是大幅增強了北地、隴右二郡的邊防力量,更難得大興土木,徹底翻修了簫關。
但在吳楚七國之亂后,北地、隴右在內的所有邊郡,都接到了先孝景皇帝的調防令。
——為避免諸侯再次作亂,凡漢邊卒,三丁取一,以戒關東!
三分之一的力量被抽調去了關東,漢家的邊防力量,便又回到了太宗皇帝即位之初的水準。
甚至有一些地方,如北地、隴右等郡,在被孝景皇帝調走近半兵力之后,戍邊兵力甚至比當年,太宗皇帝增兵之前都還要更低!
——當年那場大戰,北地都尉孫卯率麾下邊卒五千,全軍覆沒;
而現如今,北地郡守程不識手中,卻只有一個編制沒滿的都尉部,兵力不過四千余人。
當年,孫卯帶著五千邊卒,硬抗了匈奴十數萬大軍三天;
程不識或許能做的更好,但也頂多就是多抗一兩天。
一旦匈奴人的兵力達到五萬以上,那北地都尉是有五千人還是四千人,結果都是一樣的。
——撕一張紙和兩張紙,所需要的力氣會差很多嗎?
很顯然,并不會。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