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最終,還是由魏其侯竇嬰站出了身,代表因病沒能到場的章武侯竇廣國,面色自然的對劉舍一拱手。
——外戚侯怎么了?
竇嬰自己又不是外戚恩封侯!
魏其侯國幾千戶食邑,那可都是竇嬰拿實打實的軍功換來的!
你竇氏被‘恩封侯’幾個字戳中勾點,關我竇嬰什么事?
對于竇嬰的拜謝,劉舍卻是帶著更甚一分的謝意,對竇嬰拱手一回禮。
再然后,劉舍終是深吸一口氣,略帶自嘲的笑著低下頭,用手背在自己身上一掃。
“自然,還有臣這樣,只因為本屬項姓,后棄暗投明,而被太祖高皇帝賜予國姓,恩封為侯者······”
聽劉舍將自己的桃侯也歸為‘恩封侯’,外戚們的臉色稍為好看了些。
至于其他人——尤其是那些先祖因功獲封的元勛軍功侯,卻滿是驕傲的昂起頭了,往向劉舍的目光中,更莫名帶上了幾分不屑。
丞相怎么了?
奸佞小人罷了!
有本事比比祖上,誰家更牛?
對此,劉舍依舊是坦然處之,僅僅只是象征性的自嘲一笑,旋即便對劉榮正色再拜。
“自有漢以來,凡獲封為徹侯者,無不有功。”
“——或為軍功,或為匠功,更或為歸義之功、從龍之功。”
“便是無有功勛者,也至少當因其溫良賢善、恭孝純真而獲封。”
“然今,程不識自北地歸朝,一戰而沒我漢家善戰之士足四千余!”
“縱匈奴搶尸之俗,使程不識部應得之斬獲、首級銳減,也絕不到非但無過,更反有功——乃至功及封侯的程度。”
···
“程不識浮斬欠四千余,陛下以革新之軍功核算新制,免程不識作戰不力之罪,臣不敢有二言。”
“然程不識縱無罪,也絕不該被定為有功啊······”
這番話,算是說到了在場眾人,尤其是功侯們的心坎里。
——憑什么?!
憑什么程不識打一場仗,斬獲不到一百顆首級,折損了四千多將士,卻能因功封侯;
反觀大家伙,為了爵位不在下一代遞降,還要費盡心思的去拿錢堆、帶著家兵奴仆上戰場,才能換來一個‘功過持平’的結果?
今天,陛下必須治程不識的罪!
若不然,可就別怪大家伙有樣學樣——日后每逢戰事,就都盯著首級一百顆,陣亡四千人的標準去搞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