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竇老太后也樂得清閑,早早備好了冊封詔書,只等著朝堂走完禮數,而后正式頒詔冊封。
可以說,劉榮的整個大婚慶典,都是朝堂內外在忙活;
劉榮基本不需要插手,也插不上什么手。
也就是在朝堂內外,都熱火朝天的忙活著籌備天子大婚典禮時,未央宮內的劉榮,卻是毫無顧忌的早先一步,召見了自己日后的正宮發妻:平陽侯女曹淑……
“民女曹淑,參見陛下。”
“惟愿吾皇千秋萬代,長樂未央。”
便見宣室殿內,天子榮端坐上首御榻之上,好整以暇的打量起御階下,那道年方二八的曼妙身影。
以曹淑為后,入主椒房,是早在劉榮即位之初,便早已大致定下的事。
對外說是‘朝堂遍尋天下良家女’,但實際上,卻不過是走個過場。
所以,在朝堂忙著‘尋找’合適的皇后人選時,曹淑卻早已開始學習宮廷禮儀,為日后入主椒房做準備了。
也就難怪今日被劉榮召見,才剛十六七歲的曹淑卻毫不怯場,禮數規矩更是完全挑不出毛病。
向劉榮行過禮,又默默等了好一會兒,始終沒等到那句傳說中的‘免禮’,曹淑這才有些緊張起來,手心都不由直冒汗。
見小美人兒面露忐忑,劉榮也終于結束了對這位未婚妻的審視,含笑點下頭:“賜座。”
“——謝陛下……”
對于后世絕大多數封建時代而言,別說是天子——就連民間百姓,都是不大能接受男子在婚前,私會未婚妻子的。
但這是漢家;
是民風彪悍,男子可休妻,婦女也同樣可以‘休夫’的漢家;
是女子十五便要嫁人,不嫁便要罰款,十八還不嫁,更要被官府強拉配郎的漢家。
沒有那臭名昭著的《女德》,更沒有對女性的諸般限制。
故而,對于劉榮召見自己的未婚妻,朝堂內外也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反應。
朝堂內外心里大致有數:劉榮就是再猴急,也不至于在這種關頭——在婚事已經基本定下,就等走完禮法程序的當下,做出什么用下半身思考問題的蠢事。
更何況娶妻娶賢,納妾納色。
這樁婚事,本就不是什么‘天子榮為平陽侯女姿色驚為天人’之類的愛情故事,而是相對純粹的政治聯姻。
所以,對于劉榮召見曹淑,朝堂內外也只當是劉榮想要提前見見自己將來的皇后、國母;
頂天了去,也就是有什么話要問、有什么事要交代,又或是‘丑話說在前頭’之類。
對此,曹淑顯然也做足了心理準備。
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曹淑才會在劉榮那‘賜座’二字道出口后,便擺出一副陛下吩咐,民女無敢不從的架勢。
見曹淑這般作態,劉榮自又是含笑一點頭。
又簡單問候過曹淑的家人——也就是大舅哥:平陽侯曹壽之流,便將話題引入正軌。
“可曾想過做了皇后,日后過的是什么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