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也就有心出手,幫這個堂兄一把……
“再給栗倉多帶一句話。”
“——秋七月,朝堂或會招關中良家二十萬,北上燕、代御胡。”
“羽林、虎賁二校雖還未練成,但朕曾常聞:讀書萬卷,不如行路萬里。”
“沒見過血、沒經歷過戰場的殘酷,就算操演的再威武,也終歸不過是花架子。”
“讓栗倉著手準備,從羽林、虎賁二校,挑出年十七以上,且較左右更悍勇者各五百——共計千人,暫編為觀戰受教團。”
“由栗倉親為將,于秋七月率部北上,以歷戰陣。”
有些話,說個含糊其辭,便已經足夠了。
就好比劉榮這番話,只要傳到栗倉耳中,栗倉身邊就必定會開始有人拱手道賀,提前祝賀栗倉即將獲封為侯。
——外戚恩封侯,是從太宗孝文皇帝開始,漢家短時間內不會消除的政治潛規則。
栗氏一族,劉榮必定是要封一到兩個外戚侯的。
與其隨便拉個堂親,還不如封給栗倉。
再給栗倉一個證明自己,為日后獲封為侯掃除非議的機會,更是會讓日后的栗倉腰桿更硬、更直。
剩下的,就全靠栗倉,以及栗氏一族的造化了……
“怎還不見河間王?”
在十里亭等待許久,始終沒能等來二弟劉德的王駕,劉榮下意識便開口發問。
卻見身側,宦者令葵五一臉茫然的搖搖頭,而后便快步朝亭外走去。
許久,才帶回一個讓劉榮哭笑不得的消息。
“稟陛下。”
“河間王、臨江王沿經新豐,遇到了江都王,被江都王強拉著用朝食。”
“直到魯王面赤江都,四王這才起駕,趕赴長安而來。”
“眼下,尚有十五里路……”
聽聞此言,便見劉榮深吸一口氣,噙著一抹淡淡的微笑,負手眺望向遠方。
有年頭沒見到弟弟們,劉榮也有些思念曾經,哥兒幾個在鳳凰殿搓麻將的日子了。
只是已經貴為天子,劉榮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弟弟們,不再是單純的兄弟,而是更多了一層‘君臣’的身份。
以何面目迎接入朝覲見的弟弟們,劉榮早有成竹在胸。
只是此刻,劉榮卻難免有些唏噓感懷。
“當年一別,竟然是朕,最后一次見到‘弟弟’們;”
“往后見到的,便只有我漢家的宗親諸侯、先帝所封的諸位藩王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