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劉榮所言:在去年年末、今年年初,漢匈于北地走過一場,匈奴人又吃了不小的虧(沒賺就是虧)的前提下,今年秋后,漢匈必定還有一戰。
這一戰,即是匈奴人要報去年那一戰的‘仇’,再度確立自己在漢匈兩國之間的戰略優勢地位,也同樣是為了彌補那一戰,沒能如愿從漢家搶回的物資。
考慮到漢家北墻上萬里,可供匈奴人選擇的大規模入侵隘口就那幾個,匈奴人的進攻方向,也基本能確定為:燕國以西,北地以東。
說的再具體一點,便是孤懸塞外的云中,以及自西向東依次排開的上郡,以及代國。
而在確定匈奴人的進攻方向,即此戰的主戰場,以及匈奴人此番入侵,兵力基本不可能低于十萬——這兩個關鍵情報之后,就可以得出另外一個重要結論。
匈奴人在幕南的軍事力量,會被這支自上、代而來的主力抽走大半。
尤其是由右賢王負責駐守,或者說是擁有的河套地區,更大概率會因為右賢王隨軍出征,而被抽走過半軍事力量。
這就意味著戰爭一旦爆發,河套地區就必定兵力空虛。
幕南的兵力,都會被單于庭囤積在上、代戰線,幕北和幕南又隔著大幕——即蒙古大沙漠,一時半會兒根本無法有效支援。
換而言之:只要舍得投入,并速戰速決,漢家此戰,有極大的概率能奪回河套!
一想到這一可能性,劉非的武人基因便開始再度躁動起來,眨眼的功夫,便是胸膛起伏,鼻息粗重——較三哥劉淤都還要更激動一些!
旁人看待這件事,或許是從政治角度,又或是像劉淤那般,從單純的個人角度去看待;
但劉非——江都王劉非,十五歲能掛印出征,率軍平叛的將軍胚子,卻看到了漢家奪回河套之后,大幅改善的戰略處境!
首先,得到了河套作為漢家西北方向的屏障,北地、上郡,便不再是隨時可能遭受匈奴人入侵的最前線;
過去的準前線隴右,更將直接變成大后方,有北地,以及更外的河套擋著,唯一能威脅到隴右的,便只剩下黃土高坡上的惡劣天氣!
而且有了河套補齊漢家在西北方向的版圖缺口,漢匈邊境就會從現在的‘廠’字形,直接變成‘一’字形!
原本兩面臨敵,分別被北方的陰山方向,以及西邊的河套地區威脅的上郡,可以不再擔心西邊,而是可以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北側。
而在上郡以北百二十里,便是云中!
在過去,漢家邊墻防線呈現‘廠’字形,云中就像是‘廣’字上面多出來的那一個點;
但在漢家重奪河套,讓漢匈邊境變成‘一’字形之后,那個懸在‘一’字上方的點,還會是孤懸塞外、舉目無援的釘子嗎?
劉非很確定:不會!
如果說在過去,云中是漢家插入草原腹地的釘子、前哨站、戰略支撐點;
那在漢家奪回河套之后,云中就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前沿偵查陣地,以及漢家北出長城的據點!
上郡從過去的西、北臨敵變成北面臨敵,也能抽出更多經歷照應云中。
整個北方防線,都將因河套地區的失而復得,而得到極大的喘息空間、極大的減小防守壓力!
云中的戰略意義——云中一直被忽視的戰略意義,也將徹底被點亮激活!
更何況這些,還都是漢家得到河套之后,對北墻防線的改觀;
還沒說河套地區,本身能為漢家帶來的好處呢!
——河套,是整個匈奴大草原氣候最溫暖、水草最茂盛,水資源最為豐富,最適合畜牧業發展的明珠!
擁有了河套,等同于漢家再也不必苦惱于牛羊牧畜,乃至戰馬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