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
“嗯……”
未央宮宣室正殿,清涼側殿,演武堂。
站在那張懸掛于半空,足有丈余高,近兩丈長的巨大堪輿前,劉榮的眉頭不由緊緊皺在了一起。
趙國的戰略位置,以及在漢家軍事、政治方面的戰略地位,都無疑是極為特殊的。
從初代異姓諸侯:趙王張耳,到之后,憑借尚魯元公主軟著陸,得以廢王為侯的二世趙王、宣平侯張敖;
再到被呂太后先后陰謀害死的趙隱王劉如意、趙幽王劉友、趙恭王劉恢,以及呂太后所封的呂氏趙王:呂祿。
及至太宗孝文皇帝入繼大統,再封趙幽王劉友之子:劉遂為趙王。
待先孝景皇帝即立,以晁錯一紙《削藩策》為刀,削奪趙國常山郡,以至于趙王遂懷恨在心,于吳楚之亂爆發之后起兵響應,并最終兵敗身亡。
——自有漢至今,不過五十余年,漢家歷經張、呂、劉三姓,共七位趙王。
除了最開始張耳、張敖父子,其余五人,無一善終。
有人說,趙國風水不好,無論是誰,只要被封去了趙國,就必定不得好死。
但想想就知道:如果真的有這么邪門,那漢家的歷代宗親皇子們,也就不會削尖了腦袋,圖謀被封去趙國,好見識一下燕趙歌姬的風韻了。
事實是:作為諸侯封國,趙國,幾乎是僅次于梁國,以及完整體齊國的優質封土!
雖然趙國多山丘,耕地稀少,但幅員遼闊之下,也終歸不算太差;
而趙國的地理位置,也勉強算是四通八達,位于東西、南北往來的交通要道,想不繁榮都不行。
只是如今漢室在北方的戰略重心,以及太祖高皇帝定下的‘戰時,趙王可無詔調用燕、代、趙三國兵馬,以備胡于外’的規矩,讓趙國這個原本相當不錯的優質封土,多了幾分政治風險;
對獲封為趙王的那位宗親皇子的政治水平、政治原則性,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早自太祖高皇帝開始,讓誰去做趙王,就已經成為了長安朝堂頭疼不已的大難,且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也依舊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太祖高皇帝放下了廢儲另立的打算之后,決定讓自己最喜歡的兒子:皇三子劉如意為趙王。
在劉邦看來,三子劉如意,無疑是自己最為出色、最能肩負起趙王重擔的兒子。
只是劉邦沒有考慮到的是:趙王,本就手握對燕、代、趙三個戍邊王的戰時指揮權,對于長安朝堂——對于天子而言,具有相當程度的軍事威脅!
再加上劉邦所封的趙王劉如意,曾有過‘爭儲奪嫡’,甚至險些成功的政治履歷;
這使得劉如意這個趙王,在孝惠皇帝劉盈一朝,成為了絕對不可信任的重大隱患。
世人只知:太祖劉邦駕崩之后,呂太后無時不刻不在盤算著弄死趙王劉如意,并最終成功了!
孝惠皇帝劉盈,則日夜將劉如意帶在身邊,加以保護,最終卻還是被母親呂太后得手。
卻無人曾想過:劉如意堂堂趙王,為何會在長安?
孝惠皇帝以‘保護’之名,夜以繼日的將劉如意帶在身邊,保護確實是保護到了——至少是保護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但孝惠劉盈,當真就沒有一點‘軟禁’,甚至是將劉如意控制在眼皮底下,以免趙地生變的意味在其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