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老上單于改制蹛林大會之后,一切都變了。
——通過蹛林大會,匈奴各部除了想單于庭奉上忠誠、獻上牛羊牧畜,也開始得到一定程度的恩惠。
雖然是名義上的恩惠,但也總好過什么都沒有。
單于庭和各部族之間的關系,也從過去的單純黑社會收保護費,逐漸轉變為更像中原封建王朝的地方向中央繳納稅收的模式。
而單于庭通過蹛林大會,也開始名正言順的從各部族,源源不斷的獲得優質兵源。
在過去,各部族都各自舉行蹛林大會,并各自得到優秀兵源;
匈奴單于庭本部,也只能從本部得到杰出勇士。
但老上單于改制之后,凡是草原上的游牧之民,每一個部族中最杰出的勇士,都永遠只有‘加入單于庭本部’這一個宿命。
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
各部族無法再通過蹛林大會選拔杰出者,并以此強大自身;
單于庭卻可以通過蹛林大會,將所有部族最優秀的一批人匯集起來,并使其成為單于庭鎮壓草原、統治草原的武裝支撐。
不得不說,作為游牧民族的接觸領導者,匈奴老上稽粥單于,當的上‘政治家’的稱贊。
而今年,單于庭在蹛林大會上選拔出的新鮮血液,卻迎來了和過往年景截然不同的命運。
“撐犁天降下了旨意!”
“今年的蹛林大會,撐犁天為我大匈奴的撐犁孤涂,降下了十八名不死不滅、戰無不勝,誓死效忠大匈奴、誓死忠心于撐犁天的勇士!”
“他們,會幫助我大匈奴,永生永世的將漢人——將狡詐、卑劣的漢人踩在腳下!”
“在他們回到撐犁天的懷抱之后,他們會去天國……”
祭祀臺下,無數人虔誠的匍匐在地,為祭壇上的單于:軍臣,獻上自己所有的忠誠。
而在祭壇之上,軍臣則在幾名年邁祭祀眾星拱月下,神情莊嚴的將目光,投向身前不遠處的數百粗壯大漢。
此刻,這數百大漢面色漲紅,鼻息粗重,看向軍臣的目光中,滿是掩飾不下的狂熱!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匈奴,是個政教合一的游牧政體。
作為政權最高領導者的匈奴單于,往往也是匈奴國教:原教旨薩滿教的最高宗教領袖。
在草原,單于的命令,不單是草原共主的指令,同樣也是撐犁孤涂,即‘天神之子’的意志。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既是草原人皇的詔諭,也是撐犁天神的法旨。
現在,撐犁天的兒子、大匈奴的單于說:這數百人當中,有十八人,是撐犁天專門從天國降下,幫助大匈奴擊敗漢人的;
那么,就肯定有這么十八個人!
只是這十八人,究竟是誰;
這數百人當中,究竟是哪十八人,有如此榮耀的身份,并能在英勇戰死之后,重新回到撐犁天的懷抱,去往天國……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