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保護費,保護的卻不是你被別人欺負,而是你交了保護費,這幫黑社會就不欺負你了。
這種關系,自然算不上有多和諧,更說不上被統治者有多么甘心。
只要有機會,被統治者想的自然是脫離,甚至是取而代之。
所以在當時——在蹛林大會還沒有改制時,各部族對單于庭的態度,類似于狼群內部的雄性,對待狼王的態度。
——只要有機會,我必搞你!
輸了就輸了,大不了就是個死,甚至很可能都不用死!
可一旦贏了,我可就是新狼王了……
利益沒有捆綁,或者說是利益不一致,是那個年代,單于庭長年累月無法放松戒備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便是相較于如今,當時的單于庭,在面對草原其他部族時,并沒有絕對壓倒性的軍事優勢。
眾所周知,匈奴,本只是一個棲息于草原于中原交界處的小部族,憑借秦末紛亂得以強盛,并最終掀翻了草原霸主東胡、新貴月氏,從而得以統一草原。
但在統一草原之后,匈奴人和過去每一個草原霸主一樣,并沒有強制將所有游牧之民都化為‘匈奴人’,而是允許草原各部保留了過去的文化、信仰,乃至部族名稱。
——東胡通知草原時,樓煩、折蘭、白羊等部,便已經存在;
匈奴擊敗東胡,成為草原新霸主之后,樓煩、折蘭等過去就存在的部族,依舊存在于草原之上。
唯一的區別只在于這些部族,過去效忠東胡王廷,如今效忠匈奴單于庭。
除此之外,歌照唱,舞照跳,拜著過去的神,居住在過去的土地之上,僅僅只是換了個能隨時一聲令下,便調動大半個草原的‘主人’而已。
這就導致匈奴這個政權,成為了極為松散的部落聯盟制整體。
——你打東胡人的時候,我樓煩、折蘭、白羊各部,都派兵幫你,你烏泱泱十幾二十萬騎兵,好似是強的一批;
但等仗打完了,大家伙兒跪下喊一聲‘撐犁孤涂’,就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再一瞧新的草原霸主:匈奴部?
好家伙——草原霸主的名號震天響,合著就四十萬人啊?
是;
草原上,再沒有比你匈奴本部更強大的部族了。
但你匈奴本部再強,也沒強到能以一己之力,就對付所有其他部族的地步吧?
別說是以一敵百了——隨便三五個大部族聯合起來,你匈奴本部就得脊背發涼,霸主之座不保!
過去,冒頓單于威壓草原,大家伙不敢動;
現在的老上單于,行,咱們也惹不起。
以后呢?
等出個草包單于,你看草原上,會冒出來多少想做霸主,過一把單于癮的部族頭人?
軍事實力——直屬軍事實力的欠缺,或者說是無法對草原其余各部達成壓倒性優勢,是過去的單于庭,始終身陷政變、刺殺等動蕩之中的第二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