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依舊龐大,且令人發指的強大,但起碼不是沒經歷過、沒打過。
再者,此番的情報,可是草原上最大的情報販子:匈奴東胡王,漢長安侯——盧氏家族傳回來的。
其中的水分有多少雖不好說,但肯定不會一點沒有。
這不?
將單于庭本部直屬兵力,以及左右賢王本部的兵馬排除掉之后,劉榮緊接著,便開始擠這個情報中的水分了。
“至于長安侯所說的幕南、幕北二十二部,共計三十七個萬騎,在朕看來,也多少有些夸大其詞了。”
“——折蘭、樓煩、白羊三部,是匈奴單于庭鎮壓幕南各部,制衡駐扎在南池的右賢王,以免幕南割據的三駕馬車。”
“軍臣就算是將這三個部族都帶來,也不可能將這三個部族的六個萬騎——即所有兵力都帶上。”
“這三個部族各兩個萬騎,共六個萬騎,至少有兩個會被軍臣留在幕南,以免激戰正酣之時,幕南生出變數,軍臣后院失火。”
“尤其是在右賢王伊稚斜,很可能被軍臣勒令留守南池的前提下,這一點,更是毋庸置疑的。”
···
“再說幕北;”
“金山、休屠、林胡三部,之所以會各擁有三個萬騎——比折蘭、樓煩、白羊這‘三駕馬車’都還各多一個萬騎,是因為這三個部族,常年駐扎在匈奴版圖極西,與大宛接壤之處。”
“唔,便似我漢家的燕、代、趙,類似匈奴西版圖的戍邊王。”
“金山部,更是常年累月的同大宛人征戰,根本抽不出時間、精力畜牧,故而只得由單于庭負責供養其部眾、軍隊。”
“故而,這三個部族——幕北這三個‘戍邊王’,軍臣也不可能盡發其兵。”
“三部各出一個萬騎,以壯聲勢,或許會有;”
“三部各出兩個萬騎,只怕大宛人就要不安分。”
“三部各三個萬騎盡出,那無論戰果如何,等軍臣在明年開春之后,重新自幕南北巡至幕北之時,只怕大宛人,早就將幕北給攪的底朝天了……”
說到這里,劉榮也不由得深吸一口氣,從身旁的葵五手中,重新接回那卷來自草原的密報。
又看了看,才頭也不抬的一擺手,示意酈寄繼續說下去。
得了劉榮授意,又有劉榮方才那番話,為密報的內容擠了一波水分,殿內眾人也算是徹底安下了心。
——不到二十萬,那就好辦了。
漢家上下,可是早就做好了漢匈大決戰的心理準備!
既是大決戰,那雙方投入的兵力,就不大可能低于二十萬。
要知道五年前,吳王劉濞舉兵謀逆,聯合關東各宗親諸侯‘誅晁錯,清君側’時,單就是劉濞的吳國,就拉出了足足二十萬叛軍!
雖然這二十萬兵馬,是劉濞盡發吳地年十四以上、六十二以下的男丁——幾可謂傾家蕩產才湊出來的,但也足以說明問題。
二十萬,說少不少,但對于漢家的君臣而言,漢匈一旦大興干戈,那匈奴人在前線擺出二十萬大軍,還算不上出乎漢家君臣上下的心理預期。
更何況即便這二十萬,也還是有或多或少的水分在其中……
“如此說來,金山、休屠、林胡三部,大概率只能各出一個萬騎。”
“折蘭、樓煩、白羊三部,也最多只會調總共四個萬騎,參與這場戰爭。”
“——少了這六部的八個萬騎,便是少了四萬八千。”
“余下各部,就算真如長安侯所言,都無一或缺的被軍臣調動,參戰兵力,也不過十五萬而已……”
至此,漢家最高決策層對這場戰爭當中,匈奴人投入的兵力預估,便算是得到了最終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