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到了你天子榮,出手就是給程不識一個毛頭小子——要資歷沒資歷,要功勞沒功勞,更沒什么特殊政治背景、特殊政治考量因素的愣頭青,直接就封侯了?
真要這么搞,那徹侯之爵,豈不是很快就要爛大街了?
再者,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作為武人,漢室軍方現存的這些將軍們,其實也是有一個大家伙公認的排序、榜單的。
比如曲周侯酈寄,作為漢家現存的唯一一家開國元勛,是如今漢室毋庸置疑的軍方第一人。
至于周亞夫,考慮到政治影響,就只能被排除在榜單之外了。
酈寄第一毋庸置疑,之后的第二名,則稍微有些復雜了。
有人覺得榆侯欒布,也同樣是太祖皇帝年間、開國年間便聞名的老將,可位居次席;
也有人說,弓高侯韓頹當,雖然沒有大兵團、大集群指揮經驗——也大概率沒有這個能力,但作為如今漢室唯一的騎兵作戰專家,在漢匈戰略對抗愈發激烈,騎兵部隊建設、騎兵作戰愈發被重視的當下,可為酈寄之下第二人。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也不至于就此事吵個臉紅脖子粗——說這二人各有所長,故而并列第二,絕大多數人也都會欣然接受。
再往下,到了第三梯隊,才是程不識、李廣這兩個新生代年輕將官的代表性人物。
甚至比起李廣,軍方對李廣期望還更高一些。
至于原因,其實也非常好理解。
就好比后世的足球賽,一個守門員再出色,也很難引起球迷的關注。
在一場比賽里,守門員需要擋住對手大部分的進攻,才算是踢了一場好球;
在連續多場,甚至多年的比賽中,始終能保證擋住對方大部分射門,這才算是一個‘好門將’。
反觀前鋒球員——在一場九十分鐘的比賽里,只需要打進一球,那就大概率能角逐本場比賽的最佳球員。
至于多場比賽,甚至連續多年,都維持每場——甚至只需要平均每兩三場進一球的效率,更直接就會成為世界足球先生、現役最佳球員的有力角逐者!
漢室軍方對程不識、李廣二人的感官,也大致如此。
程不識,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守門員,總是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防守任務。
但他是‘守門員’,本就是以防守、以穩重聞名的將軍;
完成防守任務,與其說是他出彩的地方、是他的特長,倒不如說是他的本分。
反觀李廣,就好比足球賽中的前鋒。
你別跟我說九十分鐘比賽,他散步了八十九分鐘;
也別跟我說他踢球的方式不科學,和隊友也相處的不好。
人家能進球啊!
九十分鐘的比賽,他就算夢游整九十分鐘,也能在傷停補時那幾分鐘打進一個球,幫助球隊贏下比賽啊!
一場九十分鐘的比賽,李廣進球那一哆嗦,就能讓全場觀眾發起山呼海嘯的慶祝;
你程不識行嗎?
說到底,那句‘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至理名言,是需要有一定思想境界的人,才能夠理解、接受的。
絕大多數人對將官的態度,還是以‘是否有赫赫之功’來作為判斷依據。
或者應該說:相比起那些默默無聞的常勝將軍,尋常人總是更崇拜那些轟轟烈烈的迷路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