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二人,以酈寄為先,欒布為次。
只是此戰,曲周侯酈寄雖然被劉榮拜為太尉,可終歸是要兼顧馬邑、河套兩個戰場,需要居中掌握大局。
尤其戰役初期,漢家還要以明面上的馬邑,將自己對河套的圖謀給掩蓋住。
所以,自開戰至今,太尉曲周侯酈寄,都始終在代都晉陽,遙控指揮馬邑戰事,并象征性過問河套戰場。
——此戰,大抵便是酈寄的絕唱。
如果不想成為周亞夫第二,酈寄最好的選擇,便是在此戰過后急流勇退,告老還鄉。
最起碼,也得是主動卸下兵權,并主動表示‘年老體衰,無力佐陛下’,劉榮才會投桃報李,給酈寄一個太師之類的聽上去牛逼轟轟,實則沒有半點實權的榮譽性質虛職。
對此,酈寄自己明顯也有著明確的認知。
自打戰役開啟,酈寄便始終保持著極度的戰略定力,始終保持著一副‘出問題了我負責,具體怎么打我不管’的態度,分別將馬邑、河套兩個戰場,丟給了程不識、欒布二人自己拿主意。
對于程不識,酈寄顯然是有著充分的信任。
尤其是城池防守戰,酈寄實在不知道除了程不識,如今漢家還有誰值得信任。
至于欒布——畢竟是老伙計了,有幾斤幾兩,酈寄心里也是門兒清。
再加上是最后一戰,酈寄也就樂得提前釋然,讓這兩位前線主將放開手腳去開,自己堂堂太尉之身,卻甘愿做一個合格的后勤部長。
馬邑戰場,以前將軍雁門太守程不識為主,后將軍雁門都尉郅都為輔,顯然是沒什么奇怪的。
但河套戰場的指揮體系,則稍微復雜了些。
按道理來說,如今漢室尚存的軍銜前后排列順序,依次為:太尉,大將軍,車騎將軍,上將軍,再是前后左右將軍之類。
根據這個排序,在太尉酈寄坐鎮后方,如今漢室又并不存在大將軍的前提下,戰前被拜為車騎將軍的弓高侯韓頹當,便該是這整場戰役——乃至如今漢家的軍方二號人物。
至于上將軍欒布,則應當是三號人物;
既然一號太尉酈寄遠在代都晉陽,那河套戰場,就該是二號車騎將軍韓頹當說了算,三號上將軍欒布從旁輔佐。
可實際狀況卻是:平日里溫文爾雅,從不與人爭權奪利的欒布,以如今漢家三號人物的身份,從二號人物韓頹當手中,毫不遲疑的奪走了河套戰場的總指揮權。
對此,欒布并沒有做什么表示,自然的就好像他才是車騎將軍、是河套戰場之上,漢家軍銜最高的主將。
奇怪的是:被奪權的韓頹當自己,對此也沒有什么意見。
事實上,外人眼中的酈寄、欒布哥兒倆,早在太宗孝文皇帝時,就已經變成了加上韓頹當的哥兒仨了。
是太宗皇帝當年,發現韓頹當這個降將實在沒什么人緣,又因為乃父韓王信的緣故,而被整個朝堂內外唾棄;
于是,為了給韓頹當找幾個小伙伴,同時也是為了安撫韓頹當,太宗皇帝從中牽線搭橋,找來了同樣聲名有損(騙呂祿虎符,賣友求榮)的酈寄,和韓頹當組成難兄難弟組合。
只是再怎么說,酈寄的污名終究只是道德污點,和韓頹當的逆賊血統還是無法同日而語;
所以平日里,當著外人的面,酈寄和欒布二人,也還是會有意無意同韓頹當保持距離。
韓頹當對此,也同樣沒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