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寡人再好生同公孫混邪說道說道,那我漢家未來三兩年內,在出兵以謀河西——至少是謀休屠澤,便絕非不可能。”
“大不了,大軍所需糧草、資費,都從寡人的國庫里出嘛!”
“反正移封之后,寡人就是蒙王了;”
“寡人留下的江都國,不是封給老十二,就是封給小十三……”
說干就干。
中軍大帳內,一眾將官還在商量著北方的高闕方向、西面的河西方向該如何駐防,江都王劉非就已經神游方外,措辭起寫給公孫混邪的書信了。
而在劉非神游的間隙,帳內的商措,也大致得出了結果。
“若想謀高闕,那我漢家,就必須再做一次像此番,夜渡大河而奇襲河南這般萬全、妥當的籌措。”
“——這顯然并非此戰所能完成。”
“故而今年入冬之前,我等需要做的,就是將匈奴人堵在高闕、堵在大河北岸——讓高闕不單只是我漢家無法北上的阻礙,同時,也得是讓匈奴人無法南下、謀取朔方的關隘。”
“我的意思,是在大河南岸,與高闕隔大河而望處,修建一城!”
“此事早在戰前,陛下就曾首肯我和曲周侯、弓高侯相機決斷,具體的鑄城事宜,也會有少府后續跟進。”
“我等需要做的,是在入冬之前,不讓哪怕一個匈奴人,從北邊的高闕走出,渡大河而南下,出現在大河南岸——踩上我漢家的朔方郡之土。”
···
“再者,自馬邑回援的單于庭主力,大約會在九月十五日前后抵達高闕;”
“后續會有什么動作,我們無從得知。”
“為確保萬無失一——確保明年開春冰化之時,匈奴河南地,能徹底成為我漢家的朔方郡!”
“自即日、即刻起,我大軍將士,以部都尉、兩千兵馬為單位,每批次出動十五部,共計三萬兵馬,沿大河南岸巡視。”
“每批次巡視四個時辰,每日三班倒。”
“斥候游騎,每班次六個時辰,每日兩班倒!”
說到最后,欒布面上已是無比的莊嚴、凝重,望向在場眾人的目光,更是帶上了滿滿的使命感。
“諸君。”
“究竟是河南地,還是朔方郡;”
“就看未來這至多不過一個月之內,我大軍,究竟能打出怎樣的局面。”
“——成,則我等開疆拓土,名揚四海,垂名青史!”
“敗,則此戰,我漢家諸般籌謀,盡付諸東流矣……”
···
“某,且先謝過諸君!”
“萬望諸君,以赫赫青史之功,以報效宗廟、社稷;”
“報太宗、孝景皇帝知遇,當今圣上信重、善任之恩!!!”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