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最開始,你買入第一個百畝良田的時候,那個農民找上你的原因嗎?
只有你買得起。
除了你,以及你這樣的貴族外,尋常農戶根本就買不起其他農人手里的田。
所以,他們可以自由交易。
因為他們就算買——就算窮盡一生,也不過就是買下三五畝薄田;
但你不一樣。
單就是你這一代人,就憑借侯國的租稅產出,買下了足足五個家庭的全部田畝!
而你的家族,并不會因為你的死,而停止兼并土地。
非但不會停止,反而會加速兼并土地!
幫助他們更快積攢資金,購買更多土地的,也恰恰是你最開始買來的那五百畝田。
買的田越多,你們家族的收入就越多;
收入越多,財富積累的速度,即田畝買入的速度就越快。
周而復始之下,早晚有一天,你們家族擁有的土地,會讓你們家族具備每年秋收的產出,都足夠再買一些田的程度。
就算農民不反抗,就這么周而復始的無限循環下去,最終的結果會是什么?
土地,都被你們這些貴族買完了。
錢,全讓你們這區區百十家貴族賺走了。
于是,你們成了又一群‘天命使其滅亡’的舊貴族……
這,便是陵邑制度,之所以能成為漢家之國本的原因所在。
——通過封建文明,帝王至高無上的權柄,以‘禮制’來作為根基,以‘為帝守靈’之名,強制遷移地方豪強,到天子腳下居住!
讓貴族們扎堆住在一起,不再去和農民搶食吃,而是互相碾壓、爭鋒;
讓他們的一切行動,都被限制在皇城腳下,長安朝堂的視野范圍內,使一切都被控制在適當范圍之內。
以皇權、以中央政權,強行鎮壓尾大不掉的地方豪強實力,避免地方郡縣民生吏治糜爛的同時,將關東的財富一次又一次收割到關中,人為制造經濟熱點、市場熱點;
再者,便是始終保證:天底下最聰明、最有頭腦,同時,也是最不安分的一群人,始終在關中皇城腳下,而非數千里之外的關東。
更準確的說,應該是這些人‘不是已經遷居關中,就是在遷居關中的路上’。
在原本的歷史上,劉漢用于壓制豪強的陵邑制度,最終是被那位‘亂我家者’的儒皇帝:漢元帝劉奭給廢除的。
而陵邑制度的廢除,也意味著漢家對地主豪強、門閥世家,及其官方學術代言人:儒家的嚴防死守徹底宣告失敗;
地主豪強、門閥世家徹底具備生存土壤,并失去了封建時代,唯一一種可以控制他們的桎梏。
劉榮不是劉奭。
非但不是,劉榮甚至要將這一生當中,相當一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如何避免后代子孫出個劉奭’,以及‘在后世子孫真的出了個劉奭的情況下,如何阻止他廢除陵邑制度’這兩個關乎劉漢社稷,乃至于華夏文明進程的重大議題。
自然,在那之前,劉榮首先要以身作則,把自己的陵邑撿起來,把陵邑制度富裕自己這一代天子的職責給履行完成。
完成了本職工作,才有資格、也才有底氣再談其他。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