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便此事關乎亡夫:太宗孝文皇帝劉恒的生前身后名,竇老太后也還是滿懷著憂慮,愿意聽劉榮繼續說下去。
也恰恰是竇老太后這難得的清醒,將一個埋藏在盛世表皮之下的黑暗世界,經由當今天子劉榮之口,赤裸裸的揭露在了竇老太后的面前……
“宣曲任氏,無需孫兒多言,皇祖母也多少有所知曉。”
“——秦時,任氏為秦督道官;”
“秦末亂世,任氏據秦糧倉為己有,一夜而得秦倉存糧百萬石!”
“更于太祖高皇帝年間,關中米石作價八千錢,百姓民易子而食時起家。”
“而一個宗族,尤其還是一個區區千石級別的督道官,能在秦末亂世存糧百萬石而不失,本身就足夠說明問題了。”
說起宣曲任氏,饒是養氣功夫早已練到家,早就不再是動不動咬牙瞪眼的少年,劉榮的眉宇間,也還是隱隱閃過些許暴戾。
正如劉榮所言:宣曲任氏,一個家族,一個在秦時連小蝦米都算不上,僅僅只是領著秦廷千石俸祿的督道官,在秦末那個亂世,居然守得住百萬石糧食!
就連遺臭萬年的老流氓劉邦,居然都對宣曲任氏無可奈何,只能讓麾下大軍對著宣曲任氏的糧倉流口水,卻根本生不出半點不該有的念頭!
宣曲任氏,憑什么?
區區一個小家族,憑什么能在那個亂世,在糧食比金子還珍貴的年景,在群狼環伺之下,守住那百萬石不止的糧食?
后世有位偉人說:槍桿子里出政權。
事實上,宣曲任氏在秦末守住那百萬石糧食的底氣,也恰恰是槍桿子。
——秦昭襄王之時,秦太后羋月以身入局,使義渠部族徹底融入華夏文明。
而義渠部族有一個分支,被秦昭襄王安置在了長水一帶。
這,便是后世人聞名遐邇的‘長水胡騎’的由來。
長水胡騎,也是秦廷得到河套養馬之地后,所擁有的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騎兵部隊。
后來,隨著秦先后發動對關東六國的滅國之戰,以及統一之后對北方草原、南方嶺南的擴張戰爭,以及二世即立后的叛亂鎮壓,讓曾為秦立下汗馬功勞的長水鐵騎,逐漸消失在了華夏文明的視野當中。
在歷史上,直到漢武大帝重振華夏雄風,讓一支又一支草原胡騎納入華夏懷抱之后,長水胡騎才得以重新回到華夏歷史舞臺。
但鮮有人知曉的事:秦屬長水胡騎,并沒有隨著秦二世而亡,而徹底消失在這片天地之間。
沒錯;
秦屬長水胡騎的最后一支殘存,便掌握在宣曲任氏手中。
在秦時,長水胡騎數以萬計,更是遍布秦廷的騎兵部隊,為中層將官;
作為督道官的宣曲任氏,出于‘確保交通要道安穩’的考慮,合法擁有一支數百人的長水胡騎,也沒人覺得有什么不對。
但到了如今漢室,時態就有些嚴重了。
——一支兵力達到八百人,且騎術精湛的長水胡騎!
雖然只有區區八百人,但這支胡騎所具備的戰斗力,很可能達到了漢家現有騎兵部隊的總和!
而這樣一支胡騎,卻掌握在私人手中——掌握在一個糧食販子手中。
這讓作為劉漢天子的劉榮,如何能接受?
更何況宣曲任氏做的生意,又恰恰是對宗廟、社稷安穩極具影響力的糧食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