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百匹,看似不多;
但考慮到如今漢家,滿打滿算,刮鍋底都只能刮出萬把騎兵,每年五百匹戰馬,其實已經不少了。
再者,漢家也不是只有這七座馬苑、只有這每年五百匹戰馬出來。
——歷史上,整個文景之治,漢家總共在北方邊墻,興建了足足三十六處馬苑!
去掉太宗皇帝那七處,單就是孝景一朝,便興建了足足二十九處!
也正是憑借這三十六處興建于文景年間,每年能穩定出欄數千匹戰馬的馬苑,歷史上的漢武大帝,才能在那短短十幾二十年的時間里,將漢家軍隊從原本的純步兵集群,進化為步、騎合理混編的綜合化部隊。
而在這個時間線,由于劉榮這個小蝴蝶煽動的翅膀,孝景皇帝較之原歷史時間線,在位時間少了足足十年。
相應的,原本應該在漢景帝在位期間興建完成的二十七處馬苑,也就大幅縮水為八處。
沒辦法;
在這個時間線,孝景皇帝僅僅只在位六年,便安心的將劉漢社稷丟給了劉榮。
而在這六年時間的前半段,孝景皇帝幾乎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晁錯那紙《削藩策》,以及削藩引發的吳楚之亂上。
等吳楚亂平,孝景皇帝才剛沉下心,想要甩開膀子搞點成績,緊接著就是身體出了問題;
不得已讓劉榮太子監國三年,待劉榮基本羽翼豐滿,孝景皇帝便也不再眷戀人間,就此撒手人寰……
真要說起來,孝景皇帝年間建成的那八座馬苑,其中有足足六座,還是劉榮太子監國時期立項的呢!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孝景皇帝過早駕崩,以至于原歷史上,漢家于文景年間興建的三十六處馬苑,大幅縮水為相宰的十五處,對于漢家的騎兵部隊建設,其實是有相當大的影響的。
——拿最笨的辦法做個數學題:三十六處馬苑,讓漢武大帝花費了至少十五年時間,才建成了足以和匈奴人匹敵的騎兵集群;
現在這十五處,連原歷史上的一半都不到,那劉榮理論上,就需要花費三十年甚至更多時間,才能將騎兵部隊建設進度,推到歷史上,漢武大帝開戰初期的水平。
當然,這僅僅只是理論上。
事實卻是:在擁有了河套之后,別說是原歷史時間線上,支撐漢家完成騎兵部隊建設的三十六處馬苑了;
——就連如今,漢家已經建成的那十五處馬苑,劉榮都已經不稀罕了!
究其原因,也恰恰是這些興建于文、景二帝在位期間的馬苑,將漢家對草原、對畜牧業的態度,完完整整的展現在了當世人,乃至后世人的面前。
馬苑,顧名思義,其實就是一塊封閉區域。一如先孝景皇帝的太子私苑:思賢苑,又或是劉榮的博望苑那般,四四方方一塊地方,被木柵欄圍起來,其內有馬廄、馬棚,已經儲存草料飼料的倉庫之類。
就拿劉榮認知中,邊墻諸苑最為典型的:雁門苑來舉例;
作為漢家第一座由官方、由長安中央全資興建,并由太仆衙門管轄的馬苑,雁門苑占地東西、南北各五里。
占地面積,基本等同于劉榮的未央宮。
該苑于太宗皇帝前元四年興建,距今已有足足三十年的歷史。